以“实”为要,绘就时代的精神底色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也是新征程上我们破解难题、开创事业的核心遵循。当“实”的要求贯穿于治国理政各领域,它早已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底色与行动指引。

在信念层面,“实”是破除虚浮的思想自觉。当前,个别工作中仍存在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而“实”的信念正是对这类问题的有力纠偏——从2013年提出“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到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从根据发展条件变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到立足实践需求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是贯穿新发展理念的主线,让我们的发展始终锚定实际、扎根国情,确保每一步部署都贴合14亿多人口大国的发展逻辑。

在品质层面,“实”是践行宗旨的党性底色。以“三严三实”为标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具体体现:张富清深藏功名扎根贫困山区,用一生践行党员的责任担当;上海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住房体系回应新市民需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把群众“原汁原味”的意见转化为制度成果,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实”的品质,让“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落实到群众衣食住行里的具体行动。

在方法层面,“实”是治国理政的科学路径。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实”的方法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年时期与农民同吃同住,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看真贫、扶真贫”,最终孕育出精准扶贫战略,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从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平台经济乱象,到“一件事一次办”的政务改革压缩办事时限,“实”的方法,是“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的较真态度,是统筹“当下改”与“长久立”的系统思维,让我们的工作既回应现实诉求,又着眼长远发展。

在结果层面,“实”是检验成效的价值标尺。“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甘肃花牛苹果产业链带动群众增收、陕西苹果全产业链创造百亿产值,是产业富民的“实成效”;新时代10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民生改善的“实成果”;“敢干事、干成事”成为干部鲜明标识,是担当作为的“实导向”。这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政绩观——不务“花拳绣腿”的虚功,只做“造福于民”的实事,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新征程上,“实”是我们奋进的动力,更是前行的定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以“实”铸魂、以“实”促行,我们就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把各项事业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