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这支《杰奎琳之泪》回荡在耳边之时,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总会被唤醒。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在舞台上有着清亮的眼眸;深情地演奏的英国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
这支曲子是十九世纪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上帝的安排是如此的巧合。百年之后这支《杰奎琳之泪》邂逅了英国同名的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动人委婉的旋律在杰奎琳的弓弦之下被演绎的如此的完美!
催人泪下的琴声中仿佛看见杰奎琳那短暂而辉煌,丰富而多舛的一生……我时常会想杰奎琳演奏这首曲子时她的内心是否也在流泪?否则怎会把此曲演奏的淋漓尽致,如泣如诉……
杰奎琳1945年出生于英国,凭借着过人的天赋于16周岁开始了她的职业演奏生涯。1965年年仅20岁的她凭借着一首艾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名扬世界。她短暂的弓弦生涯是用生命和灵魂在演奏!
匈牙利大提琴家斯塔克先生一次在乘坐公交车时听到广播里放着杜普蕾演奏的《杰奎琳之泪》,但是斯塔克并不知道是她演奏的,便说了句“像她这样的演奏活不长。”我们都不愿意相信,然而却一语成谶……
1970年由于多发性硬化症迫使她不得不中断演奏,1971年正式停止演出并完成了最后的录制作品《肖邦与法郎克大提琴奏鸣曲》;1973年28岁在伦敦进行了最后一次公开演出,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完成了与她有着深刻渊源的艾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从此作别舞台……结束了她短暂的数十年的职业演奏生涯……这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一个为了舞台而生,为了大提琴而活的演奏家年仅28岁就被迫停止演出,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和痛苦啊!
生病期间的杜普蕾曾问过她的丈夫―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说“如果我不拉琴了,你还爱我吗?”巴伦博伊母的回答是“如果你不拉琴了,就不是你了。”这个回答是多么的贴切!是啊,如果不拉琴了那就不是你了。不再拉琴的杜普蕾的从此的生活是暗淡无光,眼神无力没有光亮,甚至于脾气乖戾。
或许是上帝不忍心看到这样一个为了大提琴而生的女神不能拉琴后受折磨,1987年十月十九日上帝带走了这个享年42岁的大提琴女王……
杰奎琳的一生如烟花般的绚烂,又如流行般的短暂而璀璨。愿天堂的她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