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观后感(1):入世易,出世难


官场是一门学问,虽然很多人鄙视这门学问,但是千百年来能够在官场上混的如鱼得水的人一定是非常不简单的,俗话说官场如战场,虽然没有硝烟,但是一样残酷,因为官场上涉及到了利益和权力,这些已经足以让人们为之疯狂。

《走向共和》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为了各自的使命与利益,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亘古不变。顺应时势,围绕人、权、谋,写尽官家的沧桑巨变,观剧最大的感悟如下:

1.李鸿章睿智、冷静、通晓人性、善谋略、会管人管事、有先见、懂变通、知取舍。

2.政治斗争比想象激烈,综合能力要求异常高。

3.制度问题非部分人可以改变。

4.取得上级对你的信任会让事情容易完成,失去信任,哪怕将事情顺利完成,也并不会得到认可。

5.谨防领导身边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很可能让领导对你产生不同的看法,尽可能不得罪这些人。

信任可以掌控“结局”

如果不取得上级领导信任,或得罪其它同级部门的掌权人,在有限的支持下,很难拿到资源。

为建颐和园,办大寿典礼, 慈禧几乎掏空国库,占用军事费用,导致北洋海舰最后无炮弹可用。李鸿章虽然说服皇上拨款买弹药,但落实拨款事宜在于财政部翁某身上,无奈翁某与李有过节,同时深知慈禧之事无小事,为讨慈禧欢喜,内心已是偏颇,加上向来看不顺李鸿章,导致把国库仅有调度60万两尽数给到颐和园的建设,无钱购买弹药,最终酿成甲午战争大败。

大限将至,无法逆转

清末如将落之船,机制腐烂不堪,非李鸿章一人可力挽狂澜。

对于李鸿章,前面为帝国列强虎视眈眈,背后是朝廷诸多小人人言可畏,正所谓前有猛虎,后有财狼,举步维艰,怎有获胜希望? 李鸿章如此明白之人,自然是看透这一切,但他心怀国家百姓,依旧尽其所能,为国尽忠。

对于签合约之事,李深知无论结果如何,都对他不利,但他毅然前往;合约席上,面对日本人咄咄逼人,他临危不乱,气宇宣扬,以理力争,无一分妥协害怕之意,其气度非凡人所能及,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傲骨。

签完合约后,无奈朝廷之上,翁某在皇上面前,含沙射影,字如利剑,欲取李的人头;李刚一下车,就被卸去身上要职,背上卖国走狗之名,但其淡然处之,似已早知这一切变数。

如我是李某,早已寒心,应不会在趟此浑水,远赴日本谈判签约,令自己粘上一身泥巴,被文人百姓唾弃。

用人需识“品”

用人时,除了超群的谋略及才能外,更需要有品德。

李鸿章赏识袁世凯的才能,明知袁世凯见风使舵,背叛他一次,但最后因袁有才干,还是原谅他,并且助他获得建立新陆军的领导位置,同时还把自己多年在身的金枪赠予他,让他借此更好的收复他旧部下人心。他原想袁能对大清贡献一份力量,不料袁野心勃勃,过河拆桥,最终成灭清之人。

由此可见,对于人品,如有背叛之迹,不可重用,才能可学,但人品不易改。

入了局,成为当局者,有时并非当局者迷,身处其中涉及的纷纷扰扰数之不尽,如何不忘初心自古是个历史级难题。能力越大,权力越大,抉择越多,困扰亦更多。

入世易,出世难,不管为官,还是从商,时常高瞻远瞩,也需活在当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跟李鸿章学说话、学办事。。世上很多事情,其实是人际关系,先将尴尬的气氛用闲聊缓和后,再渐入实质内容 身居庙堂,...
    游遍5A景区深度解说阅读 8,393评论 0 0
  • 68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在几个月里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伴随着国父孙中山先生关于“共和”二字意义慷慨激昂的宣讲,伴...
    龙二二六阅读 5,447评论 0 9
  • 康有为著有俄彼得辩证考、日本变政记,他对于军队、度支(财务和赋税的合称)、法律等都很有研究。 他在没有见到光绪皇上...
    流浪人图鉴c09d阅读 4,278评论 0 0
  • 袁世凯的历史名声,很不好,因为他窃取了革命成果,后来又逆趋势而动,想要恢复帝制,最后不得善终。 但是袁世凯的做事方...
    流浪人图鉴c09d阅读 8,917评论 6 2
  • 走向共和是一部电视剧。 讲述的是满清末代王朝到民国共和的坎坷历程。正如片尾曲歌词中所说“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
    流浪人图鉴c09d阅读 7,6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