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死叩生,美好而活(原创)

      昨天的议题是“死亡”,早起去给母亲上坟(她离开我已经23年了),回程途中遇到死刑执行仪式封路。半小时的静待,有对死刑执行者和被执行者在这个时空里内在心理活动的好奇,也有和长辈关于死刑和执行方式的一些探讨。之后是去参加大爷的遗体告别仪式。

      这是我生命中,最为临在和有意识地参加的一次葬礼。之前,每逢亲人过世,我都哭得不能自己,在悲痛的情绪里,无法去“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地看见这个世界。

      当我在觉知的状态里,我感受到了体内的恐惧是如何锁住我的身体和能量的。之前,学习费登奎斯时,老师说我有创伤。那个时候,我不太明白创伤来自于哪里。这个当下,当面对死亡,在身体的部位感受到恐惧的能量是如何分布和运作时,我明白了创伤的来源—由于亲人离世的冲击,内在锁住了一些对于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它很强大,强大到它可以锁住你的中脉,你的身体模式和行为模式也进而被锁住。

      从生命因果诊断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卡困”或一些顽固的议题,可以看到很多具体的原因。经过观察和思考,我抽象为两个原因️️,其一是对死亡的恐惧,其二是对现实的无力。

      这几天,有些感概,死亡确系“人类最好的发明”,这个议题一方面,教会我们放下对于生存的恐惧,“当死则死”;另一方面,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更好地规划,“当生则生”。在餐叙的时候,家里的长辈都有发言,我发现,他们的发言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家里家外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他们没有上过社会培训课程,却很善于从生命的沧桑中去发现那些温暖的亲情瞬间。也许,因应了那句话“社会是最好的老师”。人生或舒服或难受的发生,取决于我们的内在反应机制,当我们可以自己为这些经验去选择和调配滤镜,你会看到,你已经从你的人生经验中“收割”到了自主和自由。

      同辈份的兄弟姐妹发言,和之前氛围不同的是,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死亡这个议题离我们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议题。确实,没有任何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旅程是何时结束。无论是父母,孩子,亲密爱人,还是恩师、挚友,每个人都是陪我们走一段路程,生命最大的议题终归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孤独。

      每个人面对自己的方式又是那么的不同,有的人吸烟,有的人喝酒,有的人抄经,有的人做身体的练习,有的人不断清理自己的潜意识,和内在做工作;有的人去周游世界……。我们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是如何面对时间的,在有限的生命里,选择什么样的人和事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最终,这一切,书写成了我们的生命之书——个体一段段鲜活生命记忆的集合。按照灵性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做者”,而非造作者,每个灵魂想体验的不同,我们都是自带剧本而来。那作为人类,我们可以创造的又是什么呢?我想,是记忆。我们的个人生命呈现,以及与其他生命的交互体验,交织成了我们的记忆。

      今天早上,看了一篇关于乔布斯的文章,重温了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 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最后,我想以这段话为基础,创造一个自己的版本。“我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首先要活出自己生命的真实,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观念里,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同时,适度保持灵活。最重要的是, 要勇而无惧听从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坦然以对生命中无法改变的现状。见贤思齐,克己复礼,以死叩生,美好而活。”—艳坤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