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世界》,作者路遥,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七八十年代,平凡的城乡人的平凡且艰辛的追求美好梦想的故事,展示了那一代人宽厚仁慈、坚韧不拔的良好的精神面貌。
本书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孙少平在充满荆棘的生活大熔炉中践行他的“苦难学说”,并将他的“苦难学说”日臻完善起来的成长过程。
面对苦难,孙少平不是憎恶而是拥抱,用一颗宽厚仁爱的善心去拥抱。他认为如果能深刻地理解苦难的内涵,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面对郝红梅的“初恋背叛”在前,郝红梅偷了手帕在后,孙少平竟然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出面解救;面对侯玉英的“告发报复”,在一次山洪暴发时,孙少平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把她给解救出来;面对被包工头迫害的陌生的未成年的小翠,他倾囊相助并因此丢了工作而了然无憾;面对唾手可得的省城更好的工作机会,他却留恋自己曾经受过很多苦的地方……
孙少平对他的揽工人生活体会: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强大起来,才能使人尊严地活着。孙少平拒绝接受外界无偿的帮助,有些帮助在世俗的眼光中,根本就是理应所得,他也无法接受。即使在异常煎熬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气节,让自己骄傲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因为他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活得比任何一个人低微。
文中提及孙少平的感情故事,第一段是高中时期,艰苦条件下两个苦学生的惺惺相惜,这样的情感,自然以失败告终。第二段就是孙少平与田晓霞那段唯美甜蜜的爱情,因田晓霞的牺牲而不幸夭折。我内心对此无限惋惜,却不知道为何,我的脑海中却蹦出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来。太唯美的爱情,美得让人抓不住!最后,就是孙少平与惠英嫂那种亲情多于爱情的微妙的关系,让人浮想联翩。
平凡的人生与不平凡的梦想,在心中纵横驰骋,纠缠不清,多少人被物欲横流的一切所奴役,迷失了人生的航向。想想当下,那些贪官TG污吏,那些恃强凌弱的地痞DP流氓,还有那些仗着金钱和权势的飞扬跋扈者,什么尊严和人格,对于他们而言如同粪土,这种行为在孙少平的“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尊严”的“苦难学说”面前难道不感到汗颜吗?
无数的艰难困苦中,又何尝不包含人生的幸福?苦难折磨着人的意志,也在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如果说基础的物质可以满足人肉体的存活,那么崇高的精神追求才是推动一个人持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我对路遥为了创作这部惊世之作,呕心沥血,终于积劳成疾,最终英年早逝的悲惨境遇一直充满无限的惋惜。孙少平是文中的主人公,也是这个时代平凡的人的精神传承,更是路遥自己竭尽全力为不死的人类辛勤劳作身影的写照。
我们要坚信,明天一定会更好,世界也会变得更好。苦,只是一阵子,不是一辈子。村上春树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苦难,是磨炼,人们要在苦难中奋起,在挫折窘迫中逆流而上,在至黑至暗之时奋起直追。
当生命有了梦想,接受了苦难,生命便有了不屈与不凡的颜色。与梦想同行,与苦难同行,命运的方向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