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鲜电商里,前置仓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
妙生活,天天果园,每日优鲜,U掌柜,都曾经或者当下在使用这个模式。
简单来说,前置仓是在离消费者较近的地方,可能是某个办公楼,某个社区里设置一个小型的仓库,用户下单,1-2个小时就能配送上门。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妙的模式,不管是从商品新鲜度还是从时效上来说,前置仓模式都能做到很好的体验。
而且在财务逻辑上,一个前置仓大部分都是固定成本,除了人力成本,配送成本,包装耗材可以计算到订单里作为变动成本,存在打平甚至赚钱的可能。理论上,随着订单量的上涨,每一单的履约成本可以控制在3-5块左右。但是也有明确的订单天花板,一个前置仓能承载的发货量是有限的。
这么多优点,前置仓模式难道是最终模式?
不一定!
虽然前置仓在体验上优势很明显,但是对于平台方来说,运营难度极大。主要是在两个方面:
1. 由于订单的不确定性,导致损耗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存在如何补货的问题。
2. 由于每个地段的消费者差异,存在品类运营差异,价格差异,一个城市多个区域尚且如此,扩展到全国,例如华北跟华东的消费者口感是不一样的,复杂度就会大大上升。
销售预测问题
这个问题是困扰现阶段前置仓玩家的最大问题。每日优鲜主要做的是北京,U掌柜做的是上海。双方前后宣布区域盈亏平衡。在对外公关稿里,基本都提到了对于销售的预测。
销售预测的准,备货准,卖不完造成的损耗就低。销售预测的准,备货也到位,不会存在经常的缺货,造成消费者买不到想要买的东西。
U掌柜在公关稿里提到用人工智能的方式,用深度学习的办法,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个人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但是几个月就能让这个预测模型启动运作并投入到实际使用,最终还能做到财务上的盈亏平衡,我不大相信。
因为数据模型牵扯到太多的变量。比如说天气情况,价格情况,周末的影响,同行是否有促销,是否有出现负面的口碑,是否有节日,平台是否有投放广告等等。而且每一个前置仓,目前估计也就个几百单,人工智能的前提我认为是大数据,要不然这个结果偏差太大。
一个仓盈亏平衡,不代表所有仓,同理城市
第二个缺点,前置仓是强运营的活,每一个前置仓辐射的3公里的情况都不大一样,而且你在北京证明模式成功,换到上海或者广州是否一定能够成功,这里是一个问号。
最后我们再讨论下两种业态。一个是连锁水果店,一个是前置仓模式。前置仓可以理解为暗藏,而水果店是明仓,他有经营的功能。连锁水果店搭建一个线上平台,用户网上下单,水果店线下配送,本质上跟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没有任何区别。而且水果店能够根据销售情况控制好损耗。
那么连锁水果店的今天是不是就是前置仓模式的明天?两种模式扩展速度本质上差不多,也是一个个区域,一个个城市拓展,选址,铺货,销售,优化。每日优鲜是不是努力几年,到最后也顶多是一个鲜丰,或者一个百果园。
决定他们最终走向的还是团队基因问题。互联网团队更加偏向用户,偏向技术。而传统团队会更接地气,偏商品,偏商业。 百果园把一米鲜收了,也是看中了一米鲜的互联网基因,来弥补自己缺失的那块DNA。
瞎扯,大胆想象
最后说下我觉得前置仓可能的未来。未来纯互联网团队跟传统团队多多少少会融合。谁也不敢打包票说每日优鲜永远是暗仓,没准个别区域个别城市,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会切成前店后仓的水果店经营。
水果必须快速流通起来,一个网点仅靠线上订单或仅靠线下订单,都是不够的,应该是尽可能的拿下所有渠道的订单,例如学校,餐馆等,每天都能有稳定的出货量,保持水果充分的流通。
另外还有一些点是可以考虑的,既然是线下开店的方式,能否在批发档口开店,能否在农贸市场开店,这些地方的流量相对稳定,而且用互联网精神,用户第一的理念去经营,是否也是一条出路。
生鲜电商,慢就是快。熬吧,朋友们。
对于前置仓,朋友们你们怎么看?欢迎公众号号给我留言,一起讨论学习。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