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 数据库原理- 并发控制

数据库并发控制是指在多用户、多进程同时访问数据库的环境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冲突或损坏。并发控制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数据的竞争条件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等问题。

实现并发控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锁机制(Locking Mechanism)

锁机制是最常见的并发控制手段,通过对数据库资源(如表、行、数据页等)加锁,确保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事务可以访问这些资源。

  • 行级锁(Row-level Locking):锁定某一行数据,允许其他事务并发访问不同的行。适用于高并发的环境,但锁开销较大。
  • 表级锁(Table-level Locking):锁定整个表,禁止其他事务并发修改表中的数据,简单但并发度低。
  • 页级锁(Page-level Locking):锁定数据页(包含多行数据的块),是行锁和表锁的折中方案。
  • 意向锁(Intent Lock):用于表明某个事务即将要在某级别的资源上加锁,避免其他事务加冲突的锁。
  • 共享锁(Shared Lock, S锁):允许多个事务并发读取数据,但禁止修改。
  • 排他锁(Exclusive Lock, X锁):禁止其他事务读写数据,确保独占修改权限。

2. 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

多版本并发控制通过为每个事务提供数据的快照(不同的版本),从而允许读写操作并发进行而不相互阻塞。

  • 读不加锁:在MVCC下,读取数据时不需要加锁,而是读取数据的旧版本,这样读操作不会阻塞写操作。
  • 事务的快照:每个事务在启动时获得数据的一个快照,并且在整个事务的执行过程中,这个快照中的数据不会变化,保证读操作的一致性。
  • 写操作的冲突检测:MVCC通常通过比较事务的时间戳或版本号,确保写入数据的事务不会相互冲突。

MVCC的优点是读写操作可以并发执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它常用于PostgreSQLMySQL(InnoDB引擎)等数据库系统。

3. 时间戳排序(Timestamp Ordering)

每个事务在开始时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时间戳,通过该时间戳来管理并发事务的执行顺序,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 读时间戳和写时间戳:数据库中的每一项数据记录都维护两个时间戳:一个是最近一次读操作的时间戳(读时间戳),一个是最近一次写操作的时间戳(写时间戳)。
  • 操作顺序约束:事务必须按时间戳顺序访问数据。时间戳较小的事务先进行,较大的事务后执行。如果发生冲突(如一个事务的写操作晚于另一个事务的读操作),则需要回滚后续事务。

时间戳排序适用于对读写操作顺序要求严格的场景,但可能导致某些事务频繁回滚,降低系统性能。

4. 乐观并发控制(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

乐观并发控制假设事务之间的冲突是罕见的,因此不在事务开始时加锁,而是在提交时检查是否有冲突。如果没有冲突,事务提交成功;如果有冲突,则回滚重试。

乐观并发控制的流程通常如下:

  • 读取数据阶段:事务读取数据但不加锁,假设不会与其他事务冲突。
  • 验证阶段:在事务准备提交时,检查数据是否被其他事务修改。
  • 提交阶段:如果验证通过,事务提交;如果发现冲突,则回滚事务并重试。

这种方式非常适合读操作频繁,写操作较少的场景,如某些OLAP(联机分析处理)系统。

5. 悲观并发控制(Pess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

悲观并发控制假设事务之间会发生冲突,因此在事务操作数据之前加锁,防止其他事务对相同数据进行修改。悲观控制主要依赖于锁机制,适合冲突较为频繁的场景。

  • 显式加锁:事务在访问数据时,显式加锁,确保在事务完成之前,其他事务无法访问被锁定的数据。
  • 隐式加锁:某些数据库系统会在操作数据时自动加锁,而无需用户手动指定。

悲观并发控制的优点是能有效避免冲突,但会降低系统并发性。

6. 两阶段锁协议(Two-Phase Locking, 2PL)

两阶段锁协议是确保事务的隔离性和一致性的一种方法。它分为两个阶段:

  • 扩展阶段:事务可以获取锁,但不能释放锁。
  • 收缩阶段:事务只能释放锁,不能获取新的锁。

通过两阶段锁协议,确保事务在执行过程中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2PL可以分为严格两阶段锁协议和可串行化调度,严格2PL要求在事务提交之前,所有的锁都保持到最后。

7. 锁升级与降级(Lock Escalation and Downgrade)

当一个事务获取了大量的低级别锁(如行锁)时,数据库可以将这些锁升级为更高级别的锁(如表锁)以减少锁的开销。锁降级是相反的过程,即将高级别的锁降级为低级别的锁。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提升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总结

不同的并发控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 锁机制:适用于大多数数据库系统,通过锁来实现事务隔离。
  • MVCC:适用于读操作较多、写操作相对较少的高并发系统。
  • 时间戳排序:适用于需要严格控制操作顺序的场景。
  • 乐观控制: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适用于冲突较少的系统。
  • 悲观控制:适合冲突较多的场景,确保数据不会被意外修改。

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策略需要根据应用的并发性、事务冲突的可能性以及系统的性能需求进行权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