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一起做个算术题吧。
我们假设每个人的寿命都是80岁,并将80年的时间换算成一天24小时。那么,请测算一下,现在你的生命时钟是几点?
平均每1年换算为0.3小时(24/80),即18分钟。
假设你1岁,就是00:18
假设你5岁,就是01:30
假设你10岁,就是03:00
假设你20岁,就是06:00
假设你30岁,就是09:00
假设你40岁,就是12:00
假设你50岁,就是15:00
假设你60岁,就是18:00
假设你70岁,就是21:00
假设你80岁,就是24:00
算出你的生命时钟了吗?不知道你有何感想。我第一次看到这道题时,受到的震撼挺大,顿时头皮发麻,深感岁月不饶人。
一、时间是什么?
我们总是希望愉快的时光慢一点,多享受一阵;盼望不幸的遭遇快些熬过去,再也不想经历。事实是,时间没有“快进”、“回退”或“暂停”键,它不因个人情感、社会变革而调整速度或方向,它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连续不间断地向前行进。
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无偿获得了时间。每天24小时,人人平等,与富贵贫贱无关。至于每个人最终能够累计获得多长时间,与先天基因、环境、生活习惯等都有关系,而这些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们只需要了解两个事实:
1.时间是为数不多的对多数人都公平的东西。
2.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人类寿命将会越来越长。
实现财务自由,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梦想。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关系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法又能多赚钱的方法无非两种:
A.有充足的本金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本金只有1万元,即使给你30%的年化收益率,年收益也只有3000元;假如你的本金是1亿元,哪怕只有5%的年化收益率,年收益也能达到500万元。
B.有足够长的时间跑道
有这么一个问题:“你是愿意每天得到一万块钱连续三十天,还是只在第一天给你一分钱然后每天翻倍一直翻30天?”计算以后你会选择一分钱翻番。因为30天后,一分钱会变成500万,而一天一万只有30万!
所以,实现财务自由,既要努力增加本金,还要尽早开始运用“时间”这个复利杠杆。
时间产生的复利效应,不仅在理财方面,对个人成长也同样有效。知识的积累就是不断更新概念和方法论的过程。只有概念多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你想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吗?现实是,那些比你聪明、比你有钱,比你身材好,比你漂亮的人,比你还努力。
前文说过,时间是为数不多的对多数人都公平的东西。现在我要说的是,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若不好好运用时间,成功逆袭的机会十分渺茫。
二、面对时间,我们做错了什么?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代钱鹤滩《明日歌》
这首诗歌耳熟能详,可惜我们大多数人却习惯于对轻易拥有的“时间”视而不见,往往觉得时间还多着,白白浪费却不自知。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常见可能造成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有:
1.手机、PAD等电子产品
起床、睡前看一遍朋友圈,点赞评论不能少;
工作学习中时不时点亮屏幕,不错过任何推送的信息留言;
时刻关注时事八卦新闻,总觉得不看就会跟不上时代潮流,聊天就会没话题。
2.刷剧、手游、直播
韩剧美剧香港剧,步步惊心,扣人心弦;
游戏世界团队作战,奋勇杀敌,舍我其谁;
在线直播现场感强,实时互动,吸睛又吸金,欲罢不能。
3.不必要的应酬
人是“社会人”,难免需要应酬。
领导同事、同学朋友,对方招呼,若不出席,似乎不给面子。
逢迎领导、结交朋友,更免不了应酬。
这些理由听起来个个都很充分呢。
是否认真思考过,有多少应酬是可去可不去的?你是去凑热闹的吗?不停“赶场”,你的身体吃得消吗?
4.发牢骚、背后议论他人
一些人总是满身“负能量”,走到哪都对人宣泄内心的不满,抱怨社会的不公,似乎全世界数他最惨;
还有一些人,经常东家长、西家短,谁家生二胎、谁又离婚了……简直就是“百事通”。
莫忘了一句话: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5.等待
等待是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
你有过等人、等车或等电影电视节目的经历吗?等待时你在做什么?说什么?不行动?对于倡导行动派的我们,这是无论如何不可接受的行为。
6.贪睡
适量睡眠有助于恢复精神和体力。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拥有的睡眠时间是7至8个小时。有些天生的短时睡眠者,只需要睡眠4至5个小时即可恢复精力。
但有一些人喜欢赖床,起床后并不感觉精力充沛,相反有时会出现头疼、精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是因为睡眠时间过长,心脏的跳动减慢,新陈代谢率降低,肌肉组织松弛下来,久而久之,人就会变得懒惰、软弱无力,甚至智力也会随之下降。
研究发现,每天仅睡6、7个小时的人,比每天睡超过8小时,或少于4小时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即使是只睡5小时的人,这个系数也要低于睡够8小时的人。
三、我们究竟怎么犯的错?
1.
玩手机、看韩剧等习惯往往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
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人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
活在舒适区内,人的情绪相对稳定。但长期沉溺于"舒适区",容易使人变得懒惰、松懈、倦怠、保守,缺乏危机感,甚至自我感觉良好。正由于舒适感太强,舒适区内的人难以主动跳出这个区域。
舒适区往往让人难以自拨,不知不觉浪费时间。
2.
一些人总有忙不完的“应酬”,一副十分忙碌的样子,却少有时间沉下心思考这些“应酬”能给自己带来哪些成长帮助?一些人喜欢闲扯拉瓜,沉浸于现实或网络群聊,却未意识到付出的时间成本。
正所谓,人以群分。不良的生活状态可能收获的只是一群酒肉之交、彼此唉声叹气满满“负能量”的朋友或成天愤世嫉俗的“键盘党”。
刷存在感、强烈需要别人认可的表现型人格,不得不以牺牲时间作为代价。
3.
一些人从未意识到,白花花的时间就在地铁站上、银行柜台前、看广告时悄悄溜走了。也有人无所事事,用睡眠打发时间,殊不知睡眠时间太长,伤害身体,影响智力。
在生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睡那么多,因为人死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睡。
——商战剧《创世纪》中的台词
缺乏方向感,真的不知道可以做什么,只能把时间浪费了。
四、我们一起试试这么做!
1.进入学习区
跳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意味着让感官“开挂”,使身心“受累”,大脑或身体在新领域得到成长。也就是孟子在《告天下》中所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真正的学习,给人带来成长,却从来不是舒适的。因此,成长与舒适不可兼得。
2.进取型人格
能够接纳暂时“不够好的自己”,哪怕当前表现不佳也不影响自己继续努力,要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关注将来的结果——这就是进取型人格。
要对自己有认同感,不要把信心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认同之上,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更不要因为害怕犯错可能招致的批评和嘲笑,所以干脆就不去做。不做固然不会犯错,但也不会进步。
打磨技能,提升能力,尽你所能做到最好,别人的认同感会自然而然到来。
3.合理、高效运用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将可能会被浪费的时间,替换成有助于个人健康、成长的事情。比如:等待时阅读、思考;早起运动、写作;利用间隙时间喝水、做个几组深蹲或站姿提踵。
高效运用时间,就是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即付出一份时间,获得多份回报。在时间边际成本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获得更大产出。比如:出版书籍、出歌曲专辑、发明创造、向众人授课等。
愿您每日精进。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楚诗桐
最后,附上思维导图: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对您有帮助,劳驾点个赞,也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写作不易,摸索中前行,且赞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