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越来越忙碌的今天,有时候会突然很想念一个地方,特别特别的想,就想回去看看。这个地方可能是故乡,也可能不是,但就是非常想念。我也有这么个地方——惠农,石嘴山市的一个区。
这个让你总是想念的地方,大概是因为在那儿,有我们共同的回忆,还有我们独家的记忆,以及在那共同逝去的青涩岁月。
那年夏天,8月的天和现在一样一样,真的是汗流浃背。大概也是这个时候,离开了生长许多年的甘肃,来到了这个后来生活四年的城,记得到站的火车还是晚上,那里也没有现在的灯火通明,在那一待就是4年。
板着指头算了半天,才算清楚那是9年前的夏天。有时候,记忆就是这样,忆往事数不清年头。
<那一年>
第一年,也是小学最后一年,是玩的最开心的一年。那个时候的小学生还是没有现在小升初的压力,没有天天补课,也没有各种辅导班。在那里,度过了孩童时期最欢乐的最后一年。
那时候的电脑光盘5块钱一张,每次都能买一大堆,把几张偷偷放在一个袋子里,出门后还能从肚子里摸出好几张,大部分都是软件盘,电脑是那个时候开始学的。那时候,父母中午不回家,出门之前炒好菜,中午都是自己热菜,自己下面条,这也就是现在愿意下厨房自己做饭的原因:兴趣使然。那时候,5毛钱的干脆面一袋又一袋,为了集卡,还记得姜维、诸葛亮等卡最稀少,有时候为了一两张卡,还能和同学打起来。
最傻的还是用各种工具修改试卷分数,只为了不挨骂;最兴奋的课还是体育课和微机课,一周两节课能满操场的玩,一周一次课更是计算机启蒙;最可爱的还是,放学后在车棚故意哭起来,被喜欢的女生安慰后变甜的泪;最开心的还是三五成群,躺在别人家地上看《炊事班的故事》。
最后的最后,伴随着很多那时候的故事,拥有过很多“最”事件,小学毕业了。继续开始了那座城的最后三年时光。
<那三年>
初中的那三年,一晃也就过去了。有共同的回忆,也有独家的记忆。在共同的8班,一间教室,有老班絮絮叨叨说不完的话,有老周那迷人的小皮条,抽到手心一愣一愣的,还有老樊满嘴烟味牙齿全黄讲授着多少人头疼的数学;还有那听得最认真的历史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以及宽宽的竹板下的地理课,依稀记得“两湖两广两河山······”
初中我们还搬了校区,新校区漂亮的教室,那没修好的操场以及操场边的健身器材,上学放学的电动车、自行车,那中考前练习体育时的跑步、压腿、跳绳,咬紧牙关的不仅仅是体育,带到教室还有同学之间的暗地里的较劲······有着数也数不清的共同记忆。
还有那属于自己独家的记忆,摆在心底,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在成长路上,又有谁不曾有独家的记忆呢?只是碍于很多原因,不愿意说出口,藏在心底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些共同的回忆,独家的记忆,是你我迷恋一座城、想念一座城的原因。不是城市的发达和生活的便利,让我们情系一座城,而是城里的人和事让我们贪恋这座城。
毕业五年了,离开那座城也五年了。前两天参加了同学聚会,细细观察着每一位同学,纵使变化再大,变得不认识,但是说话间,骨子里那些印象还在。有打拼好几年,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的同学,也有正在象牙塔里挣扎的,羡慕早早进入社会的同学。但是大家看起来,现在都很好的,各自有各自的喜悦,也都各自有烦恼。
教育不是一定要通过什么标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教育是让一群人聚在一起,不同程度的汲取自己需要的养料,毕业分开后,沿着不同的大路发展,最终达到共同的罗马——幸福。
城市不是一定要发达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让一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大空间,聚在一起拥有共同成长的影子,分开后有独家的喜怒哀乐。
那四年,和这座城市产生故事的有那么一帮子人,不多也不少一纸毕业证书让大家稀稀落落的,时而在一起,时而分开,时而想见,时而想念。离开五年后,城还是那座城,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再次相聚,再次回归,那些人和这座城给人的感觉早已经变了味道。
感谢这座9年前来到的城,也感谢5年前离开时到现在我还牵挂的那些人。总有一座城,也有你和你的伙伴们共同的回忆。这就是城市的魅力,让你迷恋和牵挂。
一座城市,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你迷恋和牵挂呢?
六年前上海世博会的城市真的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