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学完了就忘,学完就丢怎么办?

文/莫舒

一、建立个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

学习服务于自己不要遇到什么学什么,要根据目标的能力需求,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化地图。

我之前考虑报自我投资的课程,很多都想报名学习,但是自己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为什么?一,精力有限。二是,资金有限。

综合考虑了这两点,我手绘一版关于个人目标清单。

我从优先级,量化思维,以及时间分配纬度三个方面,把自己所有想要去实现的目标都写了下来。

一个小时以后,我写下了15个目标。

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最后定下三个长期目标:

1.写作

2.定投

3.阅读

所以,还是个人发展目标要挑出重点,把自己最想去做的目标,对自己有意义的目标先拎出来去执行!

二、学习不要一开始就一头扎进细节里,要先建立起一个全局性的框架,再深化学习。

昨天刚好学完一个高效阅读课程,里面老师就提到了一个词语“知识体系”。

①那么,什么是知识体系呢?

其实,知识体系本身就存在,并且不同领域的专家把它们总结出来,体系是非常完善的。

但是有人会说:知识和真理一样是相对客观的,不存在任何绝对完善的知识,一切都是需要人们发现并验证。

是的,人类没有发现验证的“知识”尚且不叫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体系是基于人而存在的,别人总结的是别人的,你吸收得到的知识体系才是你自己的。

②知识体系包括人的知识体系以及这个人知识体系里知识本身的体系。

知识本身的体系是相对存在的。

③知识本身的知识体系:即知识点的定义、构成、条件、背景、历史、用途、功能方向、外延等等知识组合。

一个知识,也可以看做其有一个知识体系,它是无限的、变化的、复杂的。并且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共同发现并验证。

④个人的知识体系:

即是一个人基于自己的基因和背景下从自己的兴趣、需求、特长出发而拥有的认知、经验、能力等等综合的智慧。

可以说这是比较私人的、可控的。

自然也就决定每个人的差距和与众不同。

最后,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一个是知识本身体系的面貌呈现,一个是人的知识体系构建轨迹,均是点线面的逻辑。

千万不要忽略了构建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哦~

三、学完要反复实践和复盘。

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有说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致意思是说: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我想,行动力+时间复利,一定能实现个人迭代发展!

复至于复盘,我想到了在张萌老师在《加速:从拖延到高效,过三倍速度人生》一书中对“复盘”一词的解读是:

“复盘”原本是围棋术语,指的是在下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棋局,以检查对局中对弈者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并进行分析和推演,以获取技巧和经验,更新和完备自己的棋术战略储备库,使棋艺更加精湛。

后来柳传志把这一概念引入做事中,建议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解剖自己,总结得失。

于是,复盘法也成了联想的三大方法论之一。

我自己也在尝试着坚持进行日复盘,周复盘,月复盘。

从一次次复盘中去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得失。

人人都害怕开始,曾经的我又何尝不是呢?

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坏的开始何尝不是好的开始的一半呢?

读到这里,关于学完了就忘,学完就丢怎么办问题,你是不是更加有信心能够客服了呢?

❤️简介❤️

作者:莫舒

标签:专注写作|指数基金定投|手帐

人生愿景:读书、历事、见人、行路。

个人公众号:莫舒在行动

个人微信号:CCDD3124557【添加备注:简书】

若是同频伙伴,欢迎交流,一起结伴赋能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对过去的事做思维演练 人学习的三种途径: 向身边的人学(跟人学) 自书本学习前人的知识(跟书学) 向自己...
    谧森阅读 8,064评论 1 48
  • 感谢群里的小伙伴贡献出来的好案例,感谢童的小灶。多年来,我也是时常被这个问题弄得迷糊,经老师点拨之后,清晰了很多。...
    牵着蜗牛散步Nancy阅读 5,605评论 0 0
  • 突飞猛进:leaps and bounds progressing from:不错的词汇 地图标识技术发展迅速,从...
    子骐阅读 1,339评论 0 0
  • 我在夜空下寻觅着, 寻觅着, 如同秃鹫在天空寻觅着腐肉。 而我寻觅着孤独。 我在前世今生中浮动着, 浮动着, 如同...
    若小言阅读 1,527评论 0 3
  • 今天欣宝数学考的又一塌糊涂,礼拜天刚教过今天又忘了什么脑子,我怀疑他是不是故意的,记性再不好也不可能忘这么快吧!
    李家欣宝贝阅读 89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