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三大面”、“五大调子”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容易表现了。结构画法中以线的虚实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另论。
质感、量感
质感简单说就是物体给人感觉是什么质地。量感就是物体的份量、重量感。质感与量感一般情况都是混合在一起的。质感表现出来了、量感也就容易出来。
如何表现质感,一般说细腻、柔和、光滑的物体用细一点的线条去表现,如瓷器、丝绸等;表面粗糙的物体宜用粗放的线条去表现,如陶器、粗布等,还可根据物体固有色的深浅,使用B数大一点或小一点的铅笔来表现质感量感,如浅色瓷器可用B-3B来表现,深色陶器可用4B、5B先铺大关系,再结合2B、3B来刻划一下细节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对于习惯于使用明暗调子的人来说,总是觉着只有这样画才是扎实的素描。其实,经过后来的习作,我还是感到不过强烈,描的东西太多,而刻的地方太少。
应该说利用素描明暗来刻画对象的体积还是有用的。但是如何从明暗调子中走出来,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脑子里的固有观念和习惯的势力,加之悟性提高缓慢,使本来想丢弃的画法还会不时的有所反复。
明暗调子就像钢琴的键盘,越是多越能表现得丰富。我们使用的铅笔还能出产7B、8B的吗?即便是有了9B、10B的,也无法表现出现实模特儿空间的黑,黑与白的对比只是相对的。在舞台美术的布景暗调子处理上,使用纯黑+普兰在灯光的照射下也泛白,就改用黑丝绒,可我们的绘图纸如何表现出这样的黑洞?其实黑与白只是一种感觉。强烈的感受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写生的办法,摒弃故有的脑子里的死的概念,用全新的思维,在结构意志的控制下,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感触而凝注在笔端的力度,画出对象感受的神似。
不停地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方法,千万不能为完成一幅作品小心翼翼的作业,完成作业不能成为我们目的的负担。不然,你将丢弃更多尝试的机会,千篇一律的重复自己的已知而禁锢自己思维的想象空间。
在素描作业过程中,对初学者来说,最经常遇到的就是所描绘的对象准确和不准确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素描作业模糊性问题,模糊概念是指没有明确胙延的概念,如“明与暗”、“长与短”、“大与小”、“虚与实”等等,这些在绘画语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过大致的比较而得来的,它们之间都没有绝对的分明的界限,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划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样,素描写生的准确性是随着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这也是素捞 写一准确性认识的特殊性。
那么怎样才能少一点模糊性,多一点准确性,使我们素描写生准备程度不断提高呢?
首先是认识上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正确。认识的提高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经常看看一致公认的好素描作品。这个好作品也就是比较准确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认训它好在哪里,看多了作作品,眼界自然就提高了,自己作画时也就会慢慢向好的标准靠拢。
比较是素描写生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素描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标准的模糊性,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比较,找出问题,改正错误,不断完善,这个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越深入,那么画面就会越完美,越准确。绝以的准确是不可以的,只要达到一种共识的准确程度就算可以了。
在传统的素描写生理论中,有非常完整的关于“点”和“线”的应用法则,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理论和法则教能够被熟练地认识和利用的。譬如说在测量和确定物体的比例时,队了可以凭直觉来判断外,还可以通过使用铅笔来测量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距离来判别。其中关于“用铅笔来测量距离的方法”就值得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是一种对物体的各种线段的长度(通常有两个端点)进行比较的方法。由于手工测量的模糊性,通常所能判断的仅仅是线条这间的长短,而不可能对线条的精确数值进行比较。事实上,用这样的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形体比例有许多困难,因为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地“精确数值”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认识和表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模糊比值,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素描写生中的几个关于“点”、“线”和“面”的运用方法。
一个中间“点”
谁都知道,一根线条由两个端点组成,而用视觉手段对一要红条进行准备分割时,最容易的是找出它的中间点的位置,这是由人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素描写生过程当中,有许多关系需要我们仔细地加以辨别和判断,不妨可以利用“先找出中间点的方法”来确定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例如,在进行头像写生时,可以在画好了大体的轮廓之后,首先确定一下眼睛的位置,因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处在头部的中间(也就是处在上下关系的中点位置);然后再去确定其它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维的特征。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譬如说在描绘整个石膏胸像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上下两个端点的位置,即头顶和底座的位置,紧接着在通常情况下,最容易寻找和描绘的必然是下巴的位置,因为它时常处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绘画定点定形的理论知识,其中“三庭五眼”就是在人物头像描绘中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规律性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经典理论。
两个基本“线”
两条基本“线”是指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运作,具体地说,我们可以把在写生当中所要处理的各类线条归纳为“接近垂直”和“接近水平”两种情况,就是以“水平线”或者“垂直线”作为衡量的标尺,去测量和比较各种接近于它们的线条的性质,从而来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
在画人物像素描时水平线、垂直线比较法一般用来确定结构下下和左右的位置,如两眉弓骨点发生透视变化后,哪个骨点,哪个骨点下,如果用眼睛看不准的话,用水平的铅笔对着对象一量就看出来了。又如俯视头像的耳和后脑不易画准,但只用水平线横着一量就会确定上耳轮会上移到眉弓和发际之间的位置,耳垂会上移到颧骨的位置不易找准,但只要用垂直线量一下,它是在鼻翼左边不是右边,在嘴角的左边还是右边,或者在一条垂直线上就一目了然。经此类推,头部的个细小的结构都可以通过水平线和垂直线比较的方法找出来。更准确的某一个点还可以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交的座标点找出来。
多种几何“块面”
“三块面”是指多种组合的单位几何形比较法。单位几何形比较法是说观察对象的亮面所呈现出的类似平面几何形。如额面受光面呈长方形或者不等边的梯形,这些几何的面积如何,再把画面上额面受光面进行比较。如果把长方形画成正方形或者把梯形画成长方形,就是说画面上的几何形和对象的几何开不能成为相似的几何形,那就证明画错了。又如眉弓和眼之间呈锐角三角形的这面,再检查一下画面上这块亮面是否也呈三角形并与地象上的三角形相似。暗面也同法比较,这种方法可把时暗块面比较得基本准备。
综上所述,要提高素描写生准确的程度,必须整体观察事例把握,结合“一点”、“两线”、“三块面”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这样将对迅速有效地提高造型控制能力。
怎样把素描画得整体?
整体表现是画好素描的关键。素描作画要做到整体观察和整体表现。
整体的观察方法有三种:
(1)“同时看”的方法。缩短对单个目标的观看时间,加快对多个目标的观看频率,用于观察整体关系。
(2)“对比看”的方法。一次将两个类似的目标频繁对照着看。用于“测量”和确定比例、明暗、形状等物体形式。
(3)“眯眼看”的方法。眯起双眼,破坏视线的焦点,使整个物体“虚”化,通过强制的手段得到整体观察效果。
整体表现有六个要求:
(1)先大后小。这里的大与小,是指物体的基本形和局部形的大小关系,例如,头部作为一个立方体是基本大形,而五官则是基本大形中的局部小形。同鼻子相比,五官是基本大形,而鼻子则是五官中的局部小形,鼻翼又是鼻子中的更小的形。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形体不准”的结果。
(2)先草后精。在物体形没有确定之前,不能单独将某一部分过分细致地刻画。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画面“碎”和整体失衡的结果。
(3)先直后曲。直线比弧线简单,方形比圆形简单,平面比球面简单,所以,应“先直后曲”,以便于把握形的准确性。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比例不准”的结果。
(4)先暗后明。每一次、每一遍、每一个阶段,每个体、每个面、每个局部的开始,都要从最暗处画起,再画次暗、灰部,最后是亮部。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明暗失调”的结果。
(5)先实后虚。先画感觉的强点,后画感觉的弱点。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画面平板”的结果。
(6)先近后远。先画前面物体,再以后面物体相衬托,使主要物体突出、明显。
一、排线
圆珠笔的主要技法,也几乎是唯一的。
如1所示,为一组排线;
如2所示,叠上一组,再叠,直至把整张a4纸画成黑的;
A处比较唐突,可以叠上一组排线作为过度(见下图),B处为最黑点,可把圆珠笔尖漏油涂上去。
此过程每日坚持一小时,练手,练忍耐,为将来的绘画和心法修学打下基础。右手酸了可以换左手,两只手都学学画,增加点乐趣。初学者绘画途中要注意克制烦恼,忘记自我的存在。
切忌认为自己是天才,应脚踏实地走前人的路:手与笔合-笔与画合-画与意合。
所以第一步手与笔合,要能排线,每一组线里控制轻重,画出渐变,就算是有基础了。
下列是一些常见的排线方式。图1234为不同方向的排线,锻炼手腕的灵活。初学者不要把纸转来转去以应合排线方向,应该固定纸,转动手腕来排线以达到练习控笔能力。待日后功夫有成进入高级绘画,就不拘泥此法了。
学乐器要练习指法,学画要练习排线。排线练成之日,心境经达一定定境,理事相融,学生便可独上高楼,望尽学涯路。
掌握了下面这些基本的技法,胸有成竹。
有些图看不清?看不清就算了,日后绘画中去练吧。
二、明暗
你是不是觉得画面画得再黑,黑到纸都反光了,还觉得不够?因为黑白是明暗对比出来的,不是颜色的关系。
下面学习掌控2种明暗:
1线的疏密排列造成的明暗;
2下笔轻重粗细造成的明暗;
排线一定要分组,不可一气通头,这样会严重影响画面效果。
三、造型
把一切事物看作方块,画出辅助线,不用太整齐,自己看得到看得见就ok。
找出比例的点标记,连线。
稍微复杂的造型继续找比例,找好造型的图形就描线画出来。圆形也是用方块画出来的,这样方中带圆,有结构在里面。音乐要有颗粒感;书法刚柔并济,素描讲结构,是一个道理。把一个东西当圆的画,会混沌,含糊不清。
不用担心自己画不细腻,干净细腻跟画的好坏没有半毛钱关系。细腻还是粗犷属于绘画者的个性,现在锻炼的是眼手结合,对事物的分析理解。一定要用数字比例来分析,因为初学者的眼睛容易受骗产生失误或错觉幻觉,而且也容易疲劳,视觉疲劳后,明明是不对的,却会看作对的。所以有些关键的时候,用尺子量一量比例也是需要的。
我们继续练习更加复杂的图案。
如果造型感到困难,可以用细的自动铅笔画辅助线,以辅助线画出轮廓,再以辅助线描出中间的内容。噢!万能的辅助线。
四、虚实
机械化的粗细表现虚实,一般用在装饰性的图案上。
此外还有体现空间质感的虚实,如下图的葡萄圆滑,线条应细密,叶子因为纹理粗,映衬葡萄的关系,虚一些。初学者掌握不了这些方法,所以多临摹习作,熟能生巧,不要画相片。
要说明的是这些图都不是我画的。现在很多爱好者争先出教程,画家也出教程,龙蛇混杂。总的来说,千篇一律都是细腻的排线制造相片效果,那样画面是死的。为什么呢?看我们下面将要进行的训练,同样的物体,不同的技法表现,所表达的艺术语言也不同。
不要盼着上手画大作,那是场梦,老老实实把上面所说的造型画好,并且下面的小东西画出虚实变化。临摹画家的小习作可以学到技法,锻炼能力。这样做效率高进步快,有画味,也体现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可以作简单的写生,但不要画相片,养成毛病将来难改。
上网找一些此类的画多临摹。黑白对比强烈,下笔松散的,比较容易画,也出效果。
技工要巧,但艺术宁拙毋巧,不要去细腻的刻画,细腻如同味精。
要训练的是归纳能力,把一个三维的物体分析后,在纸上造型,光影结构归纳,展现在二维的纸上。不要作像,要体会过程。
还是从简单的几何体开始,因为这样的物体变化少。
方的会画了,再来点圆的。下面的图里,找得到亮部高光,暗部,明暗交界线和反光吗?这些知识点上网补补去,这里就不多说了。
把上面的几何体加入些曲线,就成了下面的实物。明暗变化的交替是影响物体质感的关键。
比如金属明暗对比就强烈一些,变化也比较复杂。玻璃明暗交替没有规律,而木头明暗交替比较规律,松软的物体明暗对比柔和。生活里多观察多动手画,光看不画锻炼不出能力,而且审美和手上功夫也是成正比的。
表现硬的质地排线整齐细密,表现软的用笔松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