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东西已多年,这话说得貌似我多年前著作等身,如今封笔,幽居不出一样。
不好意思,我从未写出过像样的文章,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确实也无病呻吟过一段时间,自称文艺青年。而今是“却道天凉好个秋”,反而没什么好写。说得玄乎一点是一切尽在不言中。说得有学问一点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
老庄无为,顺乎天理,合乎自然,他们亦留下诸多文字。如我这般普通人说这种话,实在是有许多装叉的成分。
绕这么大个弯,何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来一个自我剖析。我为什么不把写作当成正事儿来做呢?原因很简单,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其实,不存在倒不出来的问题,关键是没有干货。
如此回答,简单明了,却心有不甘。我必须为自己辩护,找几个借口。
第一个借口,没有时间。这是一个多么通用的理由,没说过这句话的同学,请举手,我估计没有人。时间问题,是一个理性的人通过再三权衡之后的取舍,换一句话说,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你觉得女朋友重要,自然会有时间约会,主动放弃一天打八小时DotA。
时间真的不够吗?写作需要多少时间?想当年,中学时代,面对命题作文,嘻唰唰,嘻唰唰,半小时,一千字,不敢说文不加点,那也是一挥而就,成为范文,也是常有的事,老师在班上念一念,可以满足一下小小骚年的虚荣心。那个时候,起承转合,走笔疾书,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我总在想,要是能坚持一个星期写篇千字文,一年下来,可以积累五十多篇,数量相当可观。这样大约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少看一会朋友圈即可。
第二个借口,没有追求。生活中好玩的事情太多,有空可以旅行,可以追剧,何苦挖空心思写作呢?站着不如躺着,躺着不如睡着,这完全符合热力学定律,熵总是倾向于增加,局部的有序也可以有,但负熵必须以更大的无序为代价。站着需要克服重力势能,搞文艺创作需要把无序的符号变得有序,这都不是处于最舒服的状态。当然,只要一个人还活着,有点追求,就不能处于最舒服的状态。为了出现负熵,必须克服一个“懒”字,心心念念只想怀揣着鞭子,享受被抽的感觉。好比一个喜欢M的人,你不S她一下,她就不消停。
第三个借口,没有动机。理性的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假设写字能有像样的收入,全职写作也有可能,每天坚持写两三千字也不是难事。现实情况是这样,光靠写作赚钱可能会饿死。大多数人最初不是奔着利益才去写作,而是坚持写作多年,文字才意外地变得有价值,有价值之后,才会演变成一门生意。不要说成为文豪,这个难度太大,单说成为畅销书作家,也跟买彩票一样,只有小概率中奖机会。况且,赚钱的方式太多,靠写作赚钱,性价比很低很低。
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会喜欢写作,动机不在于物质。那么,写作的主要动机究竟是什么?窃以为,是欲望,每个人都有述说的欲望。无论是写作,还是音乐、绘画,都只是外在的表达形式,其内核是渴望与自己或者这个世界对话。只不过,以高度建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比较罕见,那是经典,不会常有。
是不是我述说的欲望不够?所谓伤于哀乐遂能文,安逸的生活会剥离人的意志和创造力。莫非是因为我的生活过得太爽,还是太满足于现状?我悄悄地告诉你,你别告诉别人,大哥我既没有私人飞机,也没有游泳池,哪会那么容易满足。我说过,这仅仅只是借口,没人能证明,贫困潦倒,颠沛流离的生活能激发灵感。
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灵感,敏感比灵感更重要。触觉敏感的公主,能体察到二十床鸭绒被下的一颗豌豆,而心思敏感的人,注定对生活中的琐事有独特的看法,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高手,也不是难事。
第四个借口,没有才华。我举目四望,古今中外,中国先秦诸子百家把该谈的问题都谈了,西方文明都是古希腊哲学的注脚。再往后看,几百年才出一牛人。至于一些大学问家,无论多么博学,都只能借用经典,针砭时弊,想聊出一点新意来,真不容易。他们处于文化食物链中的最顶层,而绝大多数人是处于食物链底层如我一样的庸碌之辈,底层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有,破坏食物链的任何一环,整个生态都会遭殃。
金字塔无底座,也就没有塔尖。这样说来,才华不够,也没有关系,可以发挥比较优势。
不写作的借口可以有千千万,写作的理由只需要一个字———爱。
如果非要再加一个字,那只能是真爱。根据史湘云的发音,爱即是二,二即是爱。当全世界的聪明人都在计算利弊的时候,只有很二的同学才会一门心思地干写作这种二逼事,不是真爱又能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