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后摇

一直想谈谈post rock。

但个人听得杂而不全,也觉得这个系统其实不成系统。

厘清整个后摇谱系这件事情,太难了。

此时此刻,我也只是趁着趁着耳内淌着TWDY最早的《Young Moutain》,以及还算矍铄的意识,谈谈我颅内的那个可以缓解疼痛与放大疼痛的不成系统的世界。

听后摇也就半年内的事情,所以以下行文如若浅薄,是当然的事情。

红心的第一首是晨曦光廊的《60km/h》,那是在去年7月份。

这样看来也算自我启蒙。

8月份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所谓的“后摇主唱”,谈Pink Floyd,列了一个歌单给我。

后来在后摇上有交流的新朋友,一个在马德里,一个在路易斯安那。来往很少,但不影响启发。

后摇是什么。

是反复。秩序。崩坏。解构。沉浸。

是欲扬先抑。步步为营。大器晚成。

它可以感性。可以规律。可以温暖。可以肃穆。可以细腻。可以静爆。它接近数学。接近物理。接近化学。

它大概仅仅需要听者的耐心和想象力。

还是不给每个乐队加标签了,一个个解说的话,可以考虑连载。

只列一些一直循环的。

日本:Mono,Miaou,Euphoria。

美国:Explosions In The Sky(天爆),This Will Destory You

加拿大:Godspeed You!Black Emperor(黑帝)

欧洲:Mogwai(英国),Epic45(英国),The Seven Mile Journey(丹麦),God Is An Astronaut(爱尔兰),Ef(瑞典),Pg.lost(瑞典),Moonlit Sailor(瑞典),Dorena(瑞典),Sigur Rós(冰岛)

俄罗斯:Simple Is Good,Mooncake

内地:惘闻,文雀,琥珀,花伦,仙童,重返袖珍时光,发光曲线

台湾:甜梅号,晨曦光廊,现象师

其实个人感觉后摇谱系还是有一定的地域特征,比如台湾的后摇细腻而温柔,北欧的后摇带着某种冷冽和空灵,日本后摇有着日本文学忧郁的气质。

后摇意味着什么。

颠覆。实验。神秘。意外。氛围。反抗。纯器乐。无政府主义。虽然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只在科幻片中感受它的力度。

但也许这正证明它接近于宇宙的脉搏。


以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