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竹编 | 金华竹编历史悠久,工艺精巧,风格独特,是浙江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之一。金华各地的竹资源十分丰富,竹编凉席、凉枕、扇、箩、筐、篮、簸箕等各类竹编日用品自古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众多的竹编工艺品。竹编制作需经过剖、切、刮、磨、编织等数十道工序。
匚 16岁的师傅
自幼生长在金华农村的余则,因儿时家贫,在13岁的时候,为学一门谋生的本领,拜了一位竹编手艺人为师。那时候他年纪虽小,但手脚很麻利,脑子也很活,经过短短3年时间,师傅对他说:“你现在可以上门给人做活了”。
那时候的金华农村,每一家要做什么样的器具,都会把手艺人请到家里来,好吃好喝好招待,一段时间后,手艺人把活漂漂亮亮地做完,拜别主家,结账走人。而那时候的乡风民俗,每一家的姑娘出嫁,都要用上一整套竹编细件作为陪嫁。
余则的师傅从来不做箩筐之类的粗活,只做提盒、小蓝之类的细件,余则也把这个规矩延续了下来。帮人做过几次嫁妆后,口碑传了开去,越来越多的人来请他上门,他觉得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带了两个徒弟。
就这样,在16岁那一年,余则当上了师傅,而他的大徒弟,比他还要大两个月。
匚 突如其来的打击
在那个年代,手艺人除了有不错的收入之外,社会地位也很高,一般被尊称为“老师”。余则老师凭借自己的手艺,日子过得很是红火。后来,他结婚了。再后来,他又有了几个孩子,小日子过得很是美满。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每个人都听过,但没有遇上事之前,并没有太大感触,而余则却有着真切的遭遇。在一次事故中,他受了很重的伤,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最终他失去了自己的左手。
我无法想象,当一个手艺人失去了一只手,心里会遭受多么巨大的冲击。而余则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当时打击是挺大的。”
匚守艺,用一只手
与想象中不同的是,并没有什么颓废与沉沦,身体康复后的余则,很自然地又干起了活。我原以为他重新开始编织竹器后,一定需要经过诸多艰苦磨炼,才能达到昔日的水平。
让我吃惊的是,与原先唯一的区别是原来只要半天编织完一件,如今需要一天。我想象中失去一只手后在操作技术上的难度,完全不存在。
山里的天色暗了下来,余则坐在板凳上,弯着腰,把竹篾搭在地上开始编织。这应该与他原先的编织习惯不一样了,地板也应该成为了一种辅助。
我瞪大了双眼,注视着他的动作,余则脚踩着部分竹篾,右手手指灵活地跳跃着,受过伤的左手不时做下辅助,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余则抬头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笑了笑:“这一行我们老一辈的人不坚持下去的话,以后怕是没人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