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夏群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出生于福建福州,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生平事迹:

陈景润于1950年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53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四中任教;1954年任厦门大学资料员;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3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

“对华夏贡献:

陈景润在哥德巴赫(Goldbach)猜想研究中证明了:①、每个大偶数可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②、设D(N)是N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个数,证明了对充分大偶数N有D(N)<7.8342C(N)/(lnN)2;陈景润于1973年发表的(1+2)的详细证明,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icon”,他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许多研究结果是国际上最好的。

陈景润在圆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三维除数及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等研究中,他都改进了中外数学家的结果。

1996年,年仅63岁的陈景润逝世。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陈景润的事迹和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愤图强,勇攀科学高峰。

人物评价:

“陈景润是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新华网)

“陈景润数学奇才,他有着传奇的人生和不朽的业绩,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党史博采

陈景润雕塑
陈景润邮票

》评)

行星命名

1999年10月,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681”的小行星(第一颗编号为素数的小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