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式学习

最近,在罗辑思维中热卖的一本书是《自下而上》,万维钢老师在书评中也提到:

演化的道理,不仅适用于生物界,更适用于一切事物。老天没有决定任何东西 —— 既没有回报你,也没有培养你,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碰运气和奋斗的结果。

科学实验,或许总是给人一个个冷冰冰的结果,但无论我们愿不愿意相信,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就像现在大家也都明白——成功无法复制,因为除了努力,还需要运气。那学习的演变过程,又是如何?

我不是个擅长读书之人,后来因为热爱写作,用输出倒逼输入,对读书产生些许兴趣,但读得很杂,大多来自大咖推荐。你可以想象,我和罗胖共读一本书,最终的阅读体验就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即便如此,我也是未曾放弃,不读大部头的书籍,改读各类方法论和干货文章,恨不得记下来所有知识要点。读多了之后,确实记住一些,甚至也能仿写出一篇看上去不错的文章。很庆幸,后来自己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开始慢慢戒掉畅销书,改读一些基础学科类的书籍,想深入了解知识的底层架构。就像现在,比较感兴趣的是大历史相关的课程,喜欢熊逸老师的哲学思辨,还喜欢探究那些名画背后的时代意义。

在这阅读转变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还是欠缺一个积累的过程。我在人文课堂里,认识一个优秀的小伙伴叫Windy,开始关注他,是因为他的课堂笔记。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课堂笔记做得还算不错,详略得当还有补充资料,不过,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Windy同学的脑图和笔记,真是令人赞不绝口。后来发现,他不仅笔记做得好,文章写得也很棒。旅游感悟,我和他都写过,同样也都领悟出“活在当下”的道理,但他的文字更胜一筹,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后来我就在想,我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上周见到Susan,无意间聊到Windy,才知道他们早就认识,Windy的成长之路也已有两三年。突然,我感受到了差距。是啊,我可以通过所谓的干货文章,获得认知上的改变,也能够运用在生活之中,但却少了一份时间的沉淀。

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才会产生焦虑情绪,想方设法去寻找学习的捷径。但实际看来,没有什么捷径可言,我可以绕过一些别人走过的弯路,但同时也缺少一份锻炼的机会,那是在整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中才能演化而出的,只有过来人才配拥有。其实,每一个想法的产生,都是有它的背景和原因,局外人很难真正看懂、看透。

我突然明白了,Susan探索出的知识结构,是属于她自己的学习之路,我们之间有无法跨越的认知鸿沟。她就像一个导游,可以帮我们推荐线路,介绍应该学习的知识要点,但想要去到的地方,还是要靠自己,没有人能帮你,也无法唾手可得。

其实,知识是一个无底洞,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学习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需要我们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通过大量的延伸、反复阅读,找到知识源头,了解整体框架和局部细节。而利用自下而上式学习,我们可以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模式和知识架构。

本期文章音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5,901评论 25 709
  • 那天,不知怎么想到栀子花了,很香的小白花。江南初夏的雨季里,常常会在街角见到,在那些老奶奶软糯的叫喊声中,那浓郁的...
    淡墨卿衫阅读 3,276评论 2 1
  • (1)C语言跟内存分配方式<1>从静态存储区域分配. 内存在程序编译的时候就已经分配好,这块内存在程序...
    felixfeihu阅读 9,356评论 0 1
  • 各位读书吧的伙伴们大家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走过了21天迎来了毕业。 在读书吧的这些日子里,感...
    浅愁yi舞阅读 3,165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