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建荣,坚持读书打卡第121天,阅读书籍《心理咨询师》,读书感悟:第三单元。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评价能力第一,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如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程度。这些都是儿童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第二,社会支持因素对于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重要。第三,自我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第四,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系。(二)自我控制能力,1.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2.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包括认知和策略。榜样的作用,家庭教育。二、道德发展,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道德规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一)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二)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自律是指儿童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支配。(三)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行为是以习得的道德准则为指导的行为。1.亲社会行为是指是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2.攻击社会行为具有针对他人的敌视性,伤害性和破坏性。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1.是童年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求2.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3.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4.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二)同伴交往中的儿童的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大同。受忽视的儿童。四、友谊的发展。(一)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儿童友谊认识的发展。第一段3至6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6至9岁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9至12岁。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互持久的共享关系。(三)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1.相互,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3.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 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一)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1.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2.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3.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二)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父母与儿童对其行为的共同调节。(三)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期读书打卡挑战
1157人参加
3.3W次打卡
10小时前
全部评论
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没有更多数据了
店铺主页
个人中心
关注我们
店铺信息
意见反馈
生成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