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积累


十点多的时候来公司读书,有太多的想法在脑海,导致不能专注再读下去,另外一点可能是饿了困了,码点字,吃完饭,准备午休会儿。

最近公司业绩下降,导致分红的收入下降,每月收入下降到三四万,开始焦虑,我不是业务型的,但最近感觉如果不学习业务,开会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也没法带领大家学习,所以开始学习亚马逊运营,效果还不错,每遇到不会的问题根据问题程度问不同的业务,不仅自己能学习,也能带动公司学习的氛围,另外准备实操个店铺。

前几天朋友失业,一年前我们有谈论过这个话题,三十岁以后感觉就是老板的板上鱼肉,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能没有增长,精力又不如年轻人,还有家庭琐事的耽搁,三十岁以后工作上确实会逐渐危险,面试时也很能感受到年龄不同呈现出来的不同效果,年轻人有活力反应快,晚上加班看店铺,公司不要求加班,甚至很多时候提前下班,每天还有一小时自由分配的时间,但他们回家后会看店铺,相反有家庭后再做工作上的事情就比较困难了,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感觉容易思维定式,接触新事物的反应不是很敏捷,公司里二十四五岁的人在逐渐增多。

当时我们主要讨论年龄方面,达到一定的工龄后容易高不成低不就,朋友不是领导层,作为业务随时会被替换,建议他有份兼职,甚至多个能每月带来现金流的渠道,知识输出打造自己的IP也能逐渐带来收益,那时候朋友觉得有份工作,没那么着急,找其他工作相对容易,没想到不是年龄的问题,公司却因为应收账款收不回来负债倒闭了,现在朋友很着急,没有工作,没买房子,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女朋友因为双方不在一个城市的现实问题要分手,他另外找份工作问题不大,现在还在讨论接下来怎么做更好。

我自己开悟的晚,毕业前六年都不知道存钱、反思和总结,直到开始做这家公司,有可能是因为管理需要动脑子,才开始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改天想想这些另总结成一篇文章。去年因为害怕被投资人踢出公司,经常想预备方案,比如四个分别用途的理财账户,一直在看《毕业前五年,决定你一生财富》作者的微信公众号--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作者出的事情不妄加评论,不过从刚开始存钱到七年后身价千万以上的记录和思考感觉很有借鉴意义,也是因为她的一些文章开始储备了一两个账户,每天也在学更多的理财方法。《滚雪球》这套鸿篇巨著写的太好了,上本马上看完,巴菲特资本的原始积累、布局、形成链条和面,带来很多启发,需要找个时间好好思考思考,这套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多读多总结多实践。

工作上也有了一些预备方案,比如第二家合作的公司,和朋友合作的制造网,现在新成立一家公司做亚马逊,这家公司准备完全是自己的,而且前期自己运营店铺,如果以后拉投资或者合作的话,这家公司需要有控股权,希望它能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成长,创始人控股公司,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很重要,这点是从《腾讯传》里学到的。当然前期的准备工作总是捉襟见肘,因为给它预留的资金很少,只能从每次到账的钱中划出来一部分逐渐配备营业执照、电脑、手机和货款这些,慢慢来吧。

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一直没安全感,恐慌,经常冥想,冥想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很多事情内心其实是有答案的,只是没有刨去繁杂静下心来把它拎出来。那阵子总是觉得钱不够,基金股票账户有行情的时候没钱买份额,买房账户现金部分比较少,留存的生活费也是不够,经常出现几乎没钱吃饭的情况,所以会觉得不踏实,后来想到的方法是,这些账户有钱时不要买买买,持续存钱进去,等到合适行情的时候分批买入,这样就不会钱慌,钱不够的时候没必要焦虑,慢慢存入就好,身上现金要留够半个多月的生活费而不是之前想的一周,这样如果某一周没分红,身上有足够的盈余度过接下来的日子,其他需要储备的地方逐步积累,着急没用,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读书的好处是,以前不假思索能写一千字,现在四十分钟能码一千五百字,饿了,去吃饭,回来后修改发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