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有个特殊的俱乐部,主力成员是一帮有爱有志有位的女人们,邀请了俱乐部召集人做的分享。
第一次尝试了用ZOOM这个线上工具,挺有意思。
-1-
俱乐部目前负责人对俱乐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随后就是召集人的分享。
老师目前在加拿大陪读,陪读的空档也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做。
她既是一个自由创业者,也参加了一个当地的公益组织,同时也在学习心理咨询。
不管自己年龄如何,总要体验一番从零开始学习一样东西的快感。
这和德鲁克的做法很一致,每三年就学习一样全新的技能。
-2-
当晚分享的主题是 - 内在美是什么?
互动环节,大家也提供了自己的答案-精神上的饱满、温和而坚定、由内而外的力量、接纳自己的外表、由内而外的一种力量等。
我在内心里的声音是:有自己的价值标准,独立而不孤立。
老师的分享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篇、心理建设和期待管理。
1 基础篇
全面的身心健康包括适当的营养补充、睡眠、三餐、运动。
三餐定时,摄入营养,不偏食,适当补充维生素,别被减肥给带偏了。
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当感觉困意来袭、疲惫不堪的时候,那就打个小盹。
运动,每周3-4次运动。找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来坚持,不管是瑜伽、游泳,还是瑜伽,甚至是健走,能长期坚持,效果就会明显。
2 心理建设
找一些方式让自己开心,让自己由内而外地愉悦。
有朋友说,哪怕是这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涂上自己心仪色号的口红,然后带上口罩愉悦地出门上班。
口红、化妆品等,这些的目的不是获得他人的认可,真正的含义是让自己觉得自己特别。
自我关怀bio-social-sic
没有一个个体是孤立的。
就如《森林战士》的那句话:many leaves, one tree. 虽然各有差异,但我们都无法独自存活。
给自己营造健康的社交,有一个小圈子,和家人朋友一起。能够一起分享快乐,当自己无法疏导自己的情绪上,能有人可以倾诉。
不定期地设立小聚餐,或者开个交流会,增加情感投资。
增强自我管理。自律才能让我们更自由。
要有计划和打卡的习惯,每天的打卡,能让我们增加生活的确定性。而确定性就像悬空大桥的两边扶手,没有扶手,我们容易失控,感觉不安全。有了扶手的确定性,我们会更笃定地前行。
可以尝试开始的小小一步:打卡,学会给自己点赞。
摒弃自我批评这种自责,自责没有办法让你真正改变。只有接纳了真实的自己,并鼓励自己的点滴进步,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好。
另一项值得投入的一小步,是进行情绪管理。
每天盘点一下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把注意力放到积极的、自己已经有用的事物上。
当我们出现生气、愤怒等的情绪时,静下心来思考,这种情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童年的某个经历片段,还是因为对方的某个动作,让自己想起了某个糟糕的回忆?
很多的不开心都来自与自己的假设,自己对自己的负面标签。
重塑自己的假设和标签,真诚地帮助自己。
我现在的样子就很好,我甚至什么都不做都已经很好。接下来的尝试,都会让我变得更加聪明,更有经验。
3 期待管理
分享的时候,有位妈妈的困惑是这样的:
这个假期陪娃时间太久了,感觉自己都要爆炸了。看到孩子的同学背书一本一本地都完成,自己孩子背一半都困难,就特别焦虑和烦闷。
类似的感觉,我也有。看到有的孩子愿意分享,知道怎么照顾其他朋友。女儿撅着不分享自己的玩具,我也很急躁,有时候会生气。
但那个空档,我肯定是忘了女儿有多爱我。
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先是说“妈妈,我爱你,你睡得好吗?”
拿到零食,她总是主动要求去分享给小伙伴。边分享还边强调“分享更美味。”
我们对孩子总是有着过高的期待,总期望他们什么都做到100分。但是,她才5岁,未来的人生还很长。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和喜好来做事呢?
可以平日里多加引导,但我们无法一下子将孩子改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那样子,不如自己去买个机器人好了。
对孩子期待过高,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将孩子从自己的身边推开。下一次,孩子遇到问题,可能就会远远地躲开你,而去寻找她认为真正能帮她的。
对我们自己,我们也往往期待过高。觉得自己当妈妈就要怎样怎样,当女儿就应该怎样怎样,唯独忽略了我们内在的真实感受。
我们不如将自己的内在标准定在60分,做成任何事超出这个分值就是惊喜,加倍奖励自己。
而不是将标准定在100分,然后总是不停地责备自己,觉得自己不如谁谁谁,自己糟透了。
人生本来就是一张白纸,任何尝试,都是在白纸上添加经验。
想要保持白纸的纯洁性?那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世上待着呢?
老师的分享内容很精彩,但这始终是属于老师自己的一些经验。
做自己,只能借鉴方法,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和愿景。
你与众不同,适用你的方法也需要自己去尝试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