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坚持也比放弃好。
坚持就从两分钟开始。
我希望就这样简单记录两个孩子21天的生活习惯培养,也对自己的教育状态做一个冷静的观察。
放弃两次,就是意味着坏习惯的养成,那么好习惯的养成,是否也可以认为从坚持两次开始。
今天依旧是6点40叫孩子起床。我自己是5点40起床的,去早锻炼,回来准备了早饭。七点多一点,我看女儿下楼,整理东西,洗脸刷牙,动作很利落。我就对孩子说:“妈妈去菜场了,你7点35之前一定要出门了。”“好的,妈妈,你放心地去好了。”
在早市上买了菜,我掐着时间回家,因为心里还是不踏实。到家,孩子已经准备出发了。帮孩子检查了随带物,发现防晒面罩忘拿了,于是叫住已出门的孩子,让她带上。
孩子今天的状态很不错。
琪琪,说她今天真不能去游泳了,所以我就随她睡。
文文起床的程序依旧进行,没有找别扭,他好像习惯成自然了,包括自己刷牙,自己洗脸,洗得还挺好的,我拍了视频给奶奶看看,乘机夸夸他。
明天让小文试着自己叠被子,小文也需要参加家务劳动了。
小文一上午的问题是什么呢?早饭自己吃得很快,稀饭一小碗,但除此之外,不肯吃了。然后就不停地想找东西吃。吃颗牛奶糖,吃片海苔。我削了水果,他也只吃一片。到11点,他忍不住了:“妈妈,我想吃饭了。”“好吧,妈妈烧饭了。”
今中午吃面疙瘩。不等小静了,咱先吃吧。琪琪说:“阿姨,我能不吃里面的南瓜吗?”琪琪长得人高马大,但很挑食,几乎不吃蔬菜。我要她每餐吃两样以上。“不行,今天面疙瘩里的食材都是阿姨精心配制的,要吃掉。”“好吧!”文文在吃饭前提了个要求,“妈妈,今天能不能不计时,我吃不快。”“可以,但你要把碗里的都吃完。”文文明显不爱吃面疙瘩,尽挑笋干、豆腐干吃。吃了一通,碗一推,要下去了。
想想,我作了妥协。我要求孩子坐在椅子上,还有些面疙瘩我喂着吃了,但我申明今天中午的苹果贴纸不奖励了。
我们吃好,小静回来。孩子告诉我今天游泳测试了,她离满分差10秒。“没关系的,你才学了三天,后面多努力!”孩子情绪还好。吃过饭,我赶紧家里桌子什么的擦一下,让小静洗碗。小静这孩子,有一点很好,虽做事不主动,但叫她做什么她都愿意的。
突然我想:“这么多年,我老是在孩子面前念叨她的慢腾腾,孩子听了内心是什么感受?”小文这个小男孩很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小静,每次我念叨,她就情绪上来或者不吭声,而内心表达上,真还不如弟弟善于交流。
这两个孩子,从小都是活泼开朗,能言善道。但两姐弟比较,小静胆子更大。小时候她喜欢小动物,大人没注意时会去亲吻狗狗,使劲抓狗狗的腿;养小白兔,因为好奇,就使劲地晃,结果把小兔给晃死了;在人群里会乱窜,走失了好几次,我还吓哭了。所以我对这孩子不放心,一直看得很紧。而小文性子相对静一些,胆子也小点。比如,他在前边跑,到岔路口他会自动停下来等你。有一点危险的,他会往后退。带文文,我的紧张感少很多。
现在想想,小静真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敢于尝试,她身上的品质是许多孩子身上没有的。但当时真不懂,就觉得这孩子太好动了。
看得太紧了,又包办太多,孩子在许多生活能力方面没有得到锻炼。而等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我又会习惯性地念叨、指责。我的紧张感一定程度上对孩子是有影响的。小静容易急躁,做事条理不够。
让孩子在实践中反复地练习,充满耐心地教导。这是这个假期里我最应该谨记的一点。
今天晚上带三个孩子去剧院看戏。原本琪琪没来我家时,我就想好了,让两孩子骑自行车外出。但没想到的是,琪琪不会骑自行车。今天孩子爸爸有事,我一带三,带不了。所以决定小静骑自行车,我带俩。一路上,小静那自行车骑得老快。
三个孩子三个样。没去之前,我就知道今晚的国学戏班,小静肯定很喜欢。事实如我所料。前两个小故事表演时,仨孩子都看得入情。到第三个小故事表演时,小文开始闹了,“不看了,想出去!”琪琪摸出了手机。就小静看得忒认真,两眼直盯戏台,一点儿不开小差。这孩子平日里就喜欢这些东西——老旧、传统的。以前去奶奶家,就喜欢去苕溪河边看越剧。很奇怪地,现在很少有孩子喜欢这些,但小静就情有独钟。家里也搜集了不少中国元素的小样。前年还缠着我给她买唐装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样儿。尊重她的天性,顺着自然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由快乐而又自律勇敢地成长,这是我对小静的深深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