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变化,这就需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现代化。

一是要始终紧盯粮食安全生产不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保障粮食供应事关国计民生,在当前国际国内大形势下,更要增强粮食保障安全意识。

二是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解决好粮食生产与蔬菜等经济作物、饲草等草畜产业等农业耕地种植结构的用地关系,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确保口粮作物类粮食供应绝对安全。

三是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建立健全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粮食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制,引导农业发展优先保障粮食生产。

四是坚持实施春季两季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注重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五是要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六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粮食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解决谁来种粮食、怎么种好粮食地的形势发展问题。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粮食优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高效农业机械应用于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