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运营?
我把运营看作是建立连接河两岸的桥,产品和用户分别是河的两岸。
产品和用户要产生关系可以通过两种渠道:
1.不需要第三方参与,产品或者用户找船和浆划到对岸;
2.需要第三方建一座桥连接两岸。
渠道1,产品往往自顾不暇,既要完善自身使河堤更牢固,又要面对急流的冲击(市场竞争)。而用户是不愿意花时间找船和浆去通向产品的,他们需要产品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因此期待更高效的方式。所以,渠道1不可用。
渠道2,通过第三方搭桥,产品有了试错的机会、迭代的时间,用户也不必浪费时间。
二、第三方在建桥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运营过程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1.选址。通过测量数据,调查河两岸的环境选择最合适的建桥地点。(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
2.和政府等利益各方交涉获得建桥的许可以及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争取资源)
3.考虑使用怎样的材料才最省钱?(节省运营成本)
4.如何安排工期才能最快建好?(项目管理)
三、第三方在建好桥之后需要经过哪些阶段?(运营要经过哪些阶段?)
1.初期:用户对产品和桥都还无感,用户不会首先走上桥,因为他们会考虑桥牢不牢固,安不安全,产品值不值得我浪费时间甚至金钱(说不定有过桥费)去接触。因此,第三方得让产品通过桥走向用户。当用户和产品有了接触,用户就会给予反馈,产品又可以通过桥回去告诉还没上桥的产品,用户喜欢怎样的?我哪一点没做好你要改正(产品迭代)。
2.中期:产品迭代以后,第三方要敲锣打鼓告诉用户,产品修改了,大家都来看看,同时还要送点小礼物给围观的用户以维持关系。(拉新留存)
3.后期: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开始鼓励用户主动上桥(促活),因为投入了建桥成本,又送了小礼物,还推出了不同版本的产品,总要赚回来吧。用户主动了可以收过桥费,使用产品也会产生对应的费用,甚至过桥的人越来越多,还可以在桥上贴广告,用广告位赚钱,桥上可以卖食物,也可以赚钱。
四、第三方的管理期限?
第三方对桥的管理投入在用户流稳定之前是不断加大且变化的,待用户流稳定之后,只需要留下一部分人去维护基本秩序就可以了。核心管理层又可以投入下一次建桥项目。
五、第三方建桥需要哪些能力?
建桥需要下面这些层级的参与:
战略层(高级专家):站在食物链的顶层,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和导航仪。考虑的不仅仅是桥的建成与否,而是整个产品的未来,所以会对产品迭代具有一定的指导权。
管理层(专家型):管理层对建桥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需要根据战略层制定的战略制定目标和计划。因此,他们要充分了解过桥人的需求,衡量手上有的资源,向上争取更多的支持,鼓励下属勤奋工作,通过对建桥过程的了解制定合理的计划,例如建什么样的桥,用什么样的材料、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时间等等。
实施层:包括施工队长(业务骨干)和施工工人(初阶经验)。施工工人主要的工作是做桥墩、砌砖等等。施工工人对建桥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队长告诉他们怎么砌,他们能够实施,并且做得相对不错。能灵活使用例如铲子、铁锹、刷子等各类工具,也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因为要告诉打杂的工人需要哪些材料,也要理解队长的意图。实施工作也是身心俱疲的,做不好要被队长责备,也许一人的错误会影响整座桥的安全性,所以也要具备很强的抗挫能力。施工队长主要的任务是监督和指导工人,由于对工期负责,施工队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领导能力和流程管理,还要对建桥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理解,执行力要强。
打杂工人(新人入行):主要工作搬运需要的材料,搜集废弃的材料。因此需要一定的搜集材料的能力和执行的能力,如果不想永远打杂,还得边打杂边学习如何砌砖等等,所以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
六、总结
互联网运营就是运用一切手段策划和制造具有传播性的话题和事件,为产品带去新用户,同时维护和用户的关系,保证用户能长期使用产品,促进用户活跃度。好的运营甚至可以运用数据、资源等重塑产品模型。
主要包括内容运营(建桥的材料)、活动运营(敲锣打鼓卖吆喝)、用户运营(刺激用户上桥,留存促活)等,还有其它例如新媒体运营、社区运营等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