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格英雄之旅第171日
每日哲学感悟:知止而后有定,能而后能静
今日看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讲到“定”、“静”之理。
他对“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之句,作了很形象的比喻:
“定”和“静”的差别,只好再借用水作譬喻:我们把流动中的浊水,装到一个容器(玻璃杯子)里,先让它不再流动了,便似“止”的状态。然后投进一点明矾,渐渐使水质澄清了,便似“定”的状态。等到水里所有混浊的泥沙,完全沉到杯底,水净沙明,玻璃与水,内外通明一色,便似“静”境的类比了。
总结一句:水入杯中,叫做“止”;水渐清澈,叫做“定”;水净沙明,叫做“静”。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三层境界,需有先后顺序,方能达到。“先由'知止',才能够得'定'。再由'定'了,才能够得'静'。”先“止”,再“定”,最后“静”。我的理解是:想让自己平心静气,首先要“止”,让内心不再躁动,心如止水,然后通过不断反省,汲取知识,“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来激浊扬清。最后,等到自己的内心克服私欲,纯然理性,真正廓然大公了,就达到“静”的境界。
另外,说到动和静,南怀瑾先生说:
“不但天地宇宙永远在动中,万有生命也永远在动中。所谓的静,只是缓慢的动,或可说是太过快速的动,所以在感觉上叫它是静。”“所谓“动”和“静”,只是正反、阴阳,一体两面的一种变化规律,在人们的意识、知识上,假名它是“动”是“静”而已。”
由此可知,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动和静,动静只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
当我们面临外界的纷纷扰扰、物欲横流时,当面对紧张的生活时,想要做到木人石心,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是不容易的。所以,“知止而后有定,能而后能静”,才能让我们不被外物所累,廓然大公,“海阔天空我自飞”。
先生在书中说:
“所谓'止'的方法,就如治水一样,姑且打了一道堤防,先用智知来制心一处,渐渐分散流量,加以疏导。将犹如奔竞流水的此心,引入渠道以后,归到一个平原湖泊的时候,渐渐变成止水澄波,清风徐来,微波不兴,就是达到了'知止而后有定'的境界了。”
佛家讲“禅定”,阳明心学讲“静坐”,现代讲“冥想”,都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平心静气,排除杂念,让内心澄澈,灵魂纯洁。让自己像一杯静止的水一样,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静水流深。又如水一般,“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与世无争,韬光养晦;如水一般,“九曲黄河万里沙”,百折不挠,奔流入海。真正的静,不是刻意追求的物理上的静,不是落入“枯禅”,只是身体不动的静。而是如王阳明所言,“不动心”。即无论外界的毁誉褒贬,无论外面云舒云卷、花开花落,都能心平气和,气定神闲,“我自岿然不动”,从不大喜大悲。不动心,就是不过于感性,不情绪化,心不被外物所累。平时做事,无论是成是败,是福是祸,都动脑不动心,无过分私欲,按照道德和良知办事。
泛海 (王阳明)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171日
日阅读:读《原本大学微言》《辛弃疾词集》《现代儒学家传》,阅读3小时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同感悟。
第八轮一周封闭计划:
时间:12月26日——1月1日。
具体:
1.作息:6点起床,1点休息,午休1小时。
2.晨读:听说读《高级英语》、《法语》等。
3.时间:除日常杂事外,无特殊情况时,白天和晚上约10小时上课、自习,中午和晚上3小时以上看书。
4.看书:《理想国》哲学书四本《老子庄子》《致加西亚的信》等;微信读书《岛上书店》,掌阅《如何读一本书》《辛弃疾词集》,纸质书《拖延心理学》《瓦尔登湖》等。(依次进行)
5.手机:看消息每天最多一个小时。除此之外,学习,读书,兼职。
6.完成时间表读书学习任务:听好课,读好书,锻炼好身体,做好事。
7.锻炼:每日跑2000米等。
今日事今日毕:
1.跑步2000米。
2.看书至少2小时。
3.完成学习任务。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