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约了几个许久不见的朋友聚餐,我们各自的休息时间能凑合在一天实在不容易,所以对这次见面心中很是期待。
谁知到了约会地点,我切看到朋友一脸的余怒,
待她冷静下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始末,很简单,在地铁上她被一位穿高跟鞋的女士踩了,她态度很是不好的对待那女士说了几句重话并要求道歉,引得周围人的指点。
对于高跟鞋女士的失误虽然是第一次,但是作为被踩的一方,我朋友上下班途中已经被踩过了几次,因此对被踩行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怒气,到这一次,也是多次隐忍后爆发的结果。
朋友有些委屈,说我就只较真儿了这一次,谁知道会这样?
我在一旁不知该如何安慰她,那位不小心踩人的女士没有错,朋友受不了发脾气也可以理解,但是让这一次犯错的女士为朋友之前受到这种行为积攒起来的怒气“买单”,在周围人看来就很无辜了。
如果不小心你被细细的鞋跟踩了一脚,别人只是对你说了句对不起,你还该去较真吗?
无解,生活当中很多小事都是这样,你承担犯小错的后果,但真要较真又没有对象。
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也许去外面餐馆用餐吃出了一根头发或别的东西,你该如何?
有些人觉得就这样算了,有些人选择要个说法,然而在大多数不伤和气的情况下,获得的赔偿顶多一个道歉或再赠送几个菜。
但是承受者的心里始终有种不平衡感,觉得自己受到损失,较真儿就是一种弥补的行为,以此弥补心中的损失感。
寻求较真,成本大
说一个暴露年龄的官司,是围绕着2块钱展开的,我记得当时电视节目报道出来的时候,主持人是以一种叫好的态度去播报的,这在一个法律意识普遍薄弱的社会环境下能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事实上真为这一个小事情去较真,付出的成本是高昂的。
时间成本先行
比如跟别人理论或要求道歉赔偿以及最严重的程度去法院立案的准备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学习成本是必须
用上述2块钱的官司举例,如果是法院受理这个案子,需要懂的法律知识,要自学或咨询律师或身边的朋友也是学习,如果是私了或走调解,那调解单位又在哪里这些都需要去了解。
外界舆论受不了
就像我朋友被那位穿高跟鞋的女士踩了一脚而引得她态度不好的要求对方道歉,周围人纷纷看她那眼神。
我想当时大多数人都在心里嘀咕:“不就是踩了你一脚,至于发那么大脾气吗?”
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大多小事解决不了的时候,多用一句“算了”作为解决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如果真去较真一件事情,更多的人会认为是多此一举,在这种“以和为贵”的和稀泥思想下,认真较劲儿的人的价值观,总是如鹤立鸡群的在一片黑压压的不理解声中越来越明显。
看过一篇文章,说认真较真的人在改变世界,而“算了”的人则是在改变自己。
因为较真太累,为生活奔波已经耗去我们大半的精力,剩下的也只是想给自己找找乐子,而不是想因为这些小事失去更多的快乐感,徒添烦恼。
做个明白人,做点“糊涂”事
那我们在生活中该不该较真?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情社会的大背景之下,事事都较真不仅没有结果,反而会收获异样的眼光,也会让你的生活变的更沉重,所以做人明白就好,衡量一下小事在较真中的成本以及得失,然后判断你的行为,才是最合适你的处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