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

这篇文章在写下标题之后就被放置了很久,现在拿起来写,犹如命题作文,要经历抓耳挠腮的反复。 文章起因是因为一件鸡毛小事,同时引发了反感与思考。

简单来说,作为心系祖国的社会良好居民,不危害社会,不影响他人,如此也很难避免受到某些假装很懂你的远方亲戚无理关心,这种关心好比村头大婶嚼舌根般的问话,既无立场又无角度,纯纯心血来潮,窥探隐私,越界评论,全然没有了我印象中的淳朴。令我心中困惑的是这关心还来自于一个90后,让我一头雾水的同时,很想送几本书或者送个拼图给她,如果实在太闲,还是重视一下灵魂的深度比较实际。好在笔者也能一笑而过的冷处理并未理睬,聪明人该能体会意思,不过很担心这位亲戚的聪明程度,可能理解不了我的意思。于是写篇文章来批判,可能我心胸也没大到哪去。

这件小事与前一阵杨丽萍受到网络评论有所雷同,无论你是成功也好平凡也罢,躲不掉各种好坏评价,每个人都想成为社会评论家,要对人对事,相关的不相关的做各种评价,精彩程度好比弹幕,而有的想屏蔽,有的想参与。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句话不单只挂在嘴边。设身处地是把自己放在他人的处地,以第三方的角度思考和理解,而非妄加评价评论。一些人总想把这句话理解为在不考虑他人客观情况的条件下,以自己处境衡量他的好坏甚至要给予意见建议,很可惜这些建议就毫无建设性,但还要附一句 “我是为你好,不然别人会怎么看你“,殊不知他就是所谓的“别人”。

引一句罗素的话,人们的见识,总要受到处境的限制,这种限制即不知不觉,又牢而不破。于是,想要变牢而不破的思维方式,愚公也很难做到,除非改变环境,主动追求环境的改变又受到主观思变的影响,如此一来,形成了死循环。

所以有两句话,存在的意义仅在于凸显界限的模糊和原则的缺失。一句是 “我告诉你件事,你不要告诉别人”,另一句就是 “我都是为了你好”。 前一句,功利性明显,若不东窗事发,世事安好。若东窗事发,人心看得太清楚,世界就不美丽了。后一句,简单的说违背于君子之交的原则,个人私事的私字,有其存在的意义。

结语,做一个让他人与之相处舒服的人,需要很多沉淀积累。

写于 2020七月初的多伦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