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一个成功人士,讲了自己被激励的过程,并鼓励读者买更多的励志书籍,以至于,人在家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手拿起一本来读,使自己的情绪被各种励志书籍接力,以此使自己一直处于刚刚被激励的“兴奋”状态。我们知道,刚刚被激起的情绪是最饱满的。然而,真的坚持去改变的,却少之又少。
是不是,我们听了成功人士的演讲,热血沸腾,马上在心里订了提高计划,包括买书学习英语、学习第二外语、阅读书单的书籍、练习演讲等等。可是呢,最后,计划是计划,我还是原来的我。
那么为什么,每个人都被激励,却很少有人去行动呢?
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准备的励志书不够吗?是我们磨练意志不够坚强吗?
都不是的。原因是,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行动方法,这样才能改变和提高学习力。
1、每周任务
知道我为什么假期里,总是马不停蹄地带着孩子各地旅游吗?说起来,总是家长们之间充满了抱怨,孩子们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或者打游戏。因为大人们何尝不是“周末追剧狂人”呢?大人们魂牵各路热炒的“神剧”,除了增添一些当下的谈资外,似乎没什么大的作用。
那么我们在想要做的事情中,怎样做有效而又正确的取舍呢?
1.1、分清三类事
1.1.1、影响超过5年的事
比如练习写字、学习游泳、学习一门语言、练习演讲、学习一门乐器等等。这些事情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能够提高我们人生的幸福指数。
1.1.2、影响超过6个月的事
比如为参加某一个竞赛而做的准备、参加某一个活动而做的准备等等。这些事情,虽然影响时间并不长,但是这类事情是能够为我们的整个成长加分的。
1.1.3、影响低于6个月的事
比如,追剧、打游戏、逛街、小型聚会等等,都是属于人生中的情绪快餐,只能够带来短暂的快意,当我们要考虑整个人生,甚至做人生长远的30年规划的时候,这类事情还是少做为妙。
当我们,要尝试去做某一件事情时,就思考,它到底属于上面3种中的哪一种。如果是属于前两种,那么我们就把它列入计划去做,如果属于第三种,就从计划中划掉吧,不要过多地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1.2、T型能力模型
每个学习任务要进行到什么程度呢?面对如此众多的技能,我们是要用20小时掌握呢?还是要用10000小时,成为精英呢?
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的计划,就像T字的笔画一样,一横,表示我们尽量涉猎广泛,增加知识的广博度,尽量采用20个小时学习一门技能,不需要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只要懂得就可以了。一竖,表示我们要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知识纵深度,需要用10000小时来完成,达到该领域的专家,这项技能是我们的职场技能或者专业技能。
知道了什么样的学习可以列入计划和列入计划的程度。那么这个计划,最好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每周做一次。
2、每日冠军
每天都会有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看100页书,听一段录音,背一首诗词,完成某一节网络课程。完成了任务以后,如果还有时间,这时不防奖励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也就是不要再添加新任务了,让自己成为“每日冠军”。
3、精力达人
完成每天的任务,要有足够的精力。怎么才能精力满满呢?
3.1、动力
除了告诉我们这件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巨大,提高重视度外,最可靠的是把工作量化。每周的任务分配到每一天,画一个表格,对照表格做事情,做完一样,画一样。通过表格,可以看到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多少,还剩多少,一目了然。
3.2、体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体力,怎么去谈学习力呢?
而要保持体力充沛,运动是最不能辜负的。坚持运动从现在开始,5年后,就能够有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成就了。
运动除了每周固定的运动项目外,我们每小时所做的简单的深蹲、体转、眼保健操等都是保持体力的有效方法。
3.3、创造力
从创造与以往不同开始,通过增加创造力来增加学习力。
综上所述,通过制订每周计划、争做每日冠军、提高创造力可以更加有效提高学习力。
参考书目:
1、《在办公室外思考》【加】斯科特·扬
2、20170519 剽悍晨读
我等你,风里雨里
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