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身边的教养——不干扰别人

提到有教养,很多人会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比如有礼貌、懂尊重、有爱心、守信用、能自律等。教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与环境、经历、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和有教养的人相处,会让人心情愉悦,如沐春风的感觉,相反你身边出现了教养缺失的人,你就会心情不爽,你的情绪也会随之低落、烦躁,甚至出现不该发生的事情。

在生活中做事不影响别人,不干扰别人,其实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1、哪些行为能干扰到别人呢?

最常见的:小孩子在地铁、车站、商场、餐馆等公共场所乱喊乱叫;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吧唧嘴;

听课、开会的时候,百无聊赖,不停地按动手中的水笔,发出嗒嗒嗒的声音;

无视银行的一米黄线,挨紧了前面的人去排队等等。

其实很多的小行为、小细节,都在无意识之中干扰着别人。

公共场合吃东西吧唧嘴,会影响别人的就餐体验;

嗒嗒嗒的水笔声,会引起人的烦躁;

紧挨着别人排队,超越了别人的安全距离,人会有被侵犯的感觉……

上周我参加了一场社会资格考试,一位考生在考场上使用计算器,很用力速度也很快。考场上当当当的声音,很是影响其他人的思路,不时会有考生抬起头很无奈地望向她。

楼上邻居家的小孩子,每天在屋里跑来跑去,持续时间很长,动静很大,家长却置之不理。我职称考试复习就是在孩子每天咚咚咚的伴奏声中结束的。

曾经找过他家,孩子妈还一副很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表情,觉得你事儿太多了:“谁家孩子不这样呀,谁家还没个孩子,至于吗。”

其实我也有过干扰别人的经历。

我和同事到国外去旅游,进关时我们和前面的人挨得很近,那位男士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回头用很凌厉的眼神扫视我们,我们赶忙和他离开了一些距离,并且压低了因为兴奋而有些拔高的音量。

2、人在受到干扰时,会有什么心理反应呢

我们说,快乐、愤怒、悲哀、恐惧……都是情绪的基本形式,而情绪又具有情境性的特征。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人在受到干扰时,会产生紧张、心慌,烦躁的心理感觉。

我们遇到突发或意外情况时,会让人产生紧张的情绪状态,这是人的应激反应。我们的手会情不自禁握紧,或者手心出汗。

心慌意乱到一定程度或一定时间,恐怕就会产生不良情绪。会造成呼吸急促等现象,情感就有可能会爆发,急躁的人可能会暴怒,情绪失控时会做出不冷静或不理智的行为,甚至会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那假若说你干扰到有心理疾患的人呢?也许就会出现过激行为亦或是极端行为了。

一次看电影,一个爸爸带着孩子观影,很显然影片的内容有很多孩子不明白的地方,孩子问了很多的问题,爸爸认真的给孩子解释。前一排的观众不满意了,表示现在不是你们交流的时候,孩子爸爸觉得你管不着,于是发生了言语冲突。

我的一个同事,前一阶段因为工作压力大,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有了轻度抑郁的倾向,不得已在家休假调养。一天她乘公交去医院取药,坐在她前排的一位乘客用很大的声音拨打电话。她越听越烦躁,越来越怒火中烧。好在家人及时发现端倪,带她提前下了车,没有出现过激行为。

其实过后她说,当时就想杀掉这个人,才解心中的压抑。如果当时自己手里有一把刀,肯定会刺向打电话的人。

3、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干扰到,你怎么消化呢

受到干扰不大的时候,我想还是多采用一点阿Q的方式,想点美好的事,不与这些人斤斤计较。因为你在忿忿不平的时候,他们未必心理有感。

恕我不厚道,也可以采取暗骂的方式。不会骂人,那就心里默数,平复心情。或者哼唱歌曲,或者吃顿大餐等方式,调试自己的心理。

找个信得过的人当垃圾桶,吐吐槽。发生冲突最不可取。

听到最多的劝慰人的话就是,“狗咬你,你也去咬狗吗。”

我们还是从容一些,给社会,给他人一点时间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