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文学沙龙,作者:刘杏红,文责自负
“卖冰棒,卖冰棒,冰棒5分一支。”这个故事发生在1983年。那时,一到暑假满大街都是放假学生的冰棒叫卖声 。这些卖冰棒的小商贩大部份都是我们学校的学长和学弟。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家境比较贫穷,却比较上进,还具有一些商业头脑。他们利用暑假卖冰棒赚点小钱,帮家里积攒自己下学期的学费钱。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这个消息传到我们镇后,爸爸和他的朋友合伙,商量着用我们家在镇上的店铺开了首家冰室。
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乡里人,第一次品尝到了冰凉而又甜滋滋的冰棒,都很兴奋。很多人都想猎新,尝试后切实好吃,故而生意非常火爆。店里经常人手不足,妈妈去干活的时候总要拉上我,这样一来,那年的假期我几乎都是在冰室里度过。
时间久了,我也能在店里打打下手,比如放冰棒上的那根竹棒、帮忙把冻硬的冰棒拔出来放冷藏箱、亦或是给那些批发冰棒的小商贩们把冰棒装保温桶给他们出货。这样一来,我的童年便跟冰棒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各地,有商业头脑的人越来越多。几年以后,看着冰室生意兴隆,开冰室的人慢慢就变多了,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后面开的冰室为了能立足,总能整出新花样。他们从外地学会了冰淇淋的制作,冷冻商品一下子增多,大家伙儿一如既往地喜欢猎新,故而吃冰棒的人就变少了,而制作模具是固定的。冰室生意非常清淡,要改变这种状况要么新添模具,要么关门大吉。几个股东走前一商量着,决定还是不再开冰室了。
父亲把我们的店铺收回来后,根据满街的店铺买卖,便开了家零食店,当然冷冻品还在卖。至于店里卖的冰棒、冰淇淋之类的东西全是批发过来的。
我家店铺对面开服装店的老板娘跟我同年,她最大的喜好就是吃冰棒。一到夏季,她一天就会从我手里买几支,甚至十几支冰棒去吃。有一天,她好奇地问我,说她坐店里经常观察我看店:一茶,一书,除了卖货看书再没其他爱好,最重要的是她觉得没有人可以拒绝冰棒的诱惑,而她却从未看我吃过一支冰棒或其他的冷冻食品,这让她很是奇怪,非要我给她说出给个所以然来。
其实她哪里知道我也跟她一样痴迷冷冻食品,曾经也是个贪吃的孩子,对于冰棒的热情恐怕没人敢跟我比,年少无知的我,为了满足嘴的欲望,犯下过偷吃的错事。
就在我待冰室帮忙那会儿,当冰棒冻硬了要拔出来再送到冷藏室去时,如果没有大人在场,我就会一边拔冰棒一边舔,舔完后再放回冷藏箱去。当然聪明的我懂得咬冰棒是绝对不可以的,否则冰棒就会缺角让人发现。虽然每次忙完都会奖励一两支冰棒吃,可那一两支根本满足不了我贪吃的欲望,内心就像无底洞,还是期待着能再吃几根冰棒解馋。
贪吃的欲望一直左右着我干坏事,我也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可面对冰棒的诱惑,就是改正不了。然而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却因一次打赌治愈了我的饿鬼行径。
相信卖过冰棒的人都知道,卖冰棒生意的淡与旺,向来是有规律的,一般天气好生意就会很旺,有很多人通过吃冰棒消暑,而下雨天冰棒销量则不好卖,如果碰到下雨天生意淡的时候,店里没事干的大人们便会坐在一起聊天,这时候我也会凑热闹,无聊之时打赌就成了他们最常玩的游戏。因为我年纪最小又大方故而他们就喜欢拿我开刷。
“小不点,如果你能在一个小时内把一桶25支的冰棒吃完,我奖励你十元,另加下星期不用你来店里帮忙。”负责店里运营的老大突然对我说。事后我才知道老大之所以拿冰棒做赌注,是因为突然的下雨,老大预测失误,不单冷藏室堆满了冰棒,还有一批在制作中,可以说冰棒已经多到没地方放了。
“真的吗?” 我以不可置信的口吻问道,要知道这样有得吃又有得玩的赌注,这不就是我这个小朋友最崇高的愿望与追求吗?
“当然真的了!”负责店里运营的老大肯定地回答道。
不就一桶25支的冰棒吗?吃就吃谁还怕谁唷?怕他们反悔,我竟自己拿来装25支冰棒的桶,再搬把凳子爬上冷藏箱从里面一支一支地拿冰棒,最后装了满满的一桶。在众目睽睽之下坐在店门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那个爽呀!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1、2、3、4、5……20
当我吃到第20支时,妈妈突然出现了,她立马制止住我的这种放肆行为。
1、2、3……6装25支的桶我竟能装进26支?吃了20支冰棒再退回去6支,细心的黄学长帮我把剩下的冰棒放回冷藏箱时突然发现了我的这个特长。
这个赌因妈妈的阻止便不了了之。
可不知道为什么?从那以后,当再次拔冰棒去冷藏室时,我竟再没有了以前添吃冰棒的欲望。对甜食特别钟爱的我,也突然变得没胃口。甚至变得吃与不吃都无所谓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女人特有的喜欢吃零食的欲望在我这可以说是完全消失了。
那段时间,台湾总会放气球过大陆,气球上飘下来的那些精美传单不知道慕煞过多少人。看着那帮卖冰棒小子们手上拿着的传单,我也曾渴望拥有,想象着等开学时可以拿出它们到学校去向小伙伴们炫耀,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家住大山脚下的黄学长运气特别好,有一天,气球正好掉在他们家的后山上,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大堆的传单拿在手,那个得意劲可想而知。爱流鼻涕,总把鼻涕吃进去的他,以前让人嫌弃,生意一直不好,如今竟然有一大堆人追捧着买他的冰棒,用膝盖去想也能明白:买他冰棒的目的无非就是能亲眼目睹那些精美的传单,借此可以在小伙伴面前装装逼。
那天我们打赌吃冰棒让他发现我手巧,装一桶(标准25支)冰棒,总能多出一两支(即能装26甚至是27支)。现在生意很好,没想到他竟然拿传单来贿赂我,让我也给他多装一两支。
自从那次打赌以后,每次奖我的冰棒我再也没有吃过,想想反正给他多一两支也是我自己的,没有占公家的便宜 便遂了他的意。
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多装冰棒给他,这就让我生气了。我突然不再喜欢那些精美的台湾传单,看到传单仿佛就像看到他的鼻涕那么可恶。后来,他贿赂我的那些传单,我压在床底再也没有拿出来过。开学后,同学们都在传着传单,有传单的人炫耀着,没传单的人追捧着,独我一人坐在桌位上看我的《故事会》,为此老师还夸我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暑假期间卖冰棒的故事还有很多,去水泥厂卖冰棒的罗学弟回来总会跟我们数说水泥厂的那帮工人们很坏,有时会几个人合伙捉弄他,吃了他的冰棒不给钱,还会往冰棒桶里放泥沙。我每次收桶检查他的冰棒桶也确实是有泥沙。这让还生气,有一天我突然有了想为他打抱不平的想法。
在一个阴天的日子,生意不是很忙,我突发奇想和罗学弟各提了一桶冰棒到水泥厂去卖。一看这帮人全是我爸的手下,他们的每一笔工资都要过我老爸的手。老爸水泥厂的铁柜在我们家里放着,所以每到发工资的日子里他们都会上我家去,他们都认识我,知道得罪我就等于得罪财神爷,所以对我很是客气。这样一来就让我想出了对付他们的办法:
“叔叔伯伯们都来,都来吃小不点的冰棒。不用您们给钱的。快,快,快,都来吃呀!”这样的阴天,他们本来是可以不吃的,因为我的热情他们一下子就把我们的50支冰棒吃光了。当时我也确实没收他们的钱,而私下里我却一一记住谁吃了多少支,再根据罗学弟的描述,把他们以前蒙罗学弟的冰棒支数也一一记了下来。
等到他们领工资那天,我早早搬张小凳子坐在大门口。小主坐台般霸气的样子,把他们吓住了,老爸不知道我跟他们发生过什么事情,在里屋骂我不该拦路。我拿出一张歪歪扭扭写着一半拼音一半汉字只有我才看得懂的小纸条向他们讨债。唯恐让里屋的人听到,他们不得不小小声地讨好我,并一一付清了冰棒钱。
从那以后,那帮工人叔叔们再不敢欺负那些小商贩当然也没有记恨我,反而对我也越发的喜欢,每次来我们家都会带些家里种的龙眼,枇杷等水果给我吃。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竟喜欢上了吃水果,对于冰棒已经没有了激情,就这样暑假期间帮忙干农活就成了我的另一种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