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渠首建设精神

      在张娜同学的家乡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彭桥镇韩营村,有一处基地——杏山旅游管理区扶贫基地。它虽然刚刚建成,但是孕育的文化却博大精深。因渠首是南水北调中线,所以此旅游基地蕴含了关于“水”的文化。

      禹山位于邓州市中心城区西四十公里处,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东畔,西邻丹江口水库。相传大禹治水时经过并留驻此地。因名禹山,山上古有禹王庙,后毁于兵燹。明末清初,山南邓州名人彭而述曾两次重修,使庙貌巍然,青山叠翠“禹庙晴岚”时为邓州八景之一。抗日战争时期禹山再罹兵燹,遂致山荒寺圮。

      禹山南麓韩营村,相传是韩愈后人聚居之地,曾为南水北调引丹会战民工驻地。古往今来,禹山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治理水患,兴修水利,追求幸福生活,建设美丽好家园的奋斗历程。

      自二零一六年开始,邓州市生态旅游小镇在杏山区韩营村启动建设。为了铭记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弘扬渠首建设精神,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缅怀先辈,激励后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杏山旅游管理区于二零一九年十月筹资在禹山南坡建造大禹塑像。二零二零年元月建成对外开放。

张娜同学在观看大禹塑像

      进入大门后,再往上去就是一个峰台。峰台的外观壮阔雄伟,站在最高层可以将景色一览无余。峰台里面的小碑记述了南水北调引汉渠首工程建设记。其中原国家水电部副部长刘向在碑文的一面上写道: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六日,丹江口引汉渠首在邓县陶岔开工。按照南水北调中线规划要求“当闸前水位一四八点三米时(吴淞高程),过水五百个流量”的规模进行建设。经国务院批准,邓县组织两万民工进行四点四公里引水渠和渠首闸基开挖。为加快施工进度,在邓县民工增至四万人的基础上,一九七〇年三月至十月,南阳地革委组织南阳、新野、镇平、方城、社旗、唐河六县民工四万三千人承担了渠首闸后至彭桥的总干渠段开挖。六县撤退后,邓县继续施工,一九七四年八月通水,一九七六年完成全部工程,并建设了河南省第一个引丹灌区。其时,国家经济困难,群众温饱尚未解决,生产力水平低下,全靠人工凿渠。邓县人民顽强拼搏,八年奋斗,完成工程量两千五百万立方米;渠道最大深度四十七米,最大口宽五百米;大闸净高二十二米,闸低高程一四〇米。完全满足引汉至京津的规划要求。

张娜同学在峰台前

      在渠首建设中,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和河南省水利厅的技术力量,主要承担了渠首闸等重点建筑物施工。邓县农村大部分劳力参加过工程建设。全县投入资金一亿多元,粮食九千多万斤。为工程建设牺牲一百四十一人,伤残二千二百八十人。邓县人民贡献巨大,功绩卓著。

      时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开工之际,谨向参加过渠首工程建设的广大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干部致敬!

      大禹塑像,峰台着实让她感到大禹治水精神长存,中华民族芳华永驻。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精神,是我们身为当代优秀青年应当肩负的责任。

张娜同学在向群众弘扬渠首建设精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冬十二月,初次去杏山,先至禹山,禹山广场见一男一女,脚手架上正奋力涂抹,禹王像的内部钢筋骨架绑扎固定已然完好,部分...
    湍河故事阅读 524评论 0 1
  • 夜莺2517阅读 127,773评论 1 9
  • 版本:ios 1.2.1 亮点: 1.app角标可以实时更新天气温度或选择空气质量,建议处女座就不要选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阅读 6,990评论 1 6
  • 我是一名过去式的高三狗,很可悲,在这三年里我没有恋爱,看着同龄的小伙伴们一对儿一对儿的,我的心不好受。怎么说呢,高...
    小娘纸阅读 3,441评论 4 7
  • 这些日子就像是一天一天在倒计时 一想到他走了 心里就是说不出的滋味 从几个月前认识他开始 就意识到终究会发生的 只...
    栗子a阅读 1,653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