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特别喜欢品读这段公案,每次都有不同的体悟。
话说,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李翰,因其非常景仰药山惟俨禅师,在他任朗州刺史期间,曾去拜见惟俨禅师。可是,到了药山,惟俨禅师却只顾诵经,对他置之不理,即使侍者提醒惟俨禅师太守来访,禅师还是不予理睬。于是,李翰就轻言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准备转身别去。这时,惟俨禅师说:太守为何愿相信耳听的虚闻,而轻视眼见的实情呢?李翰听后顿感惊讶,遂拱手谢罪,向禅师请教什么是道,禅师用手上下一指,问道:体会到了吗?答:没有。禅师说:云在天上水在瓶中呀!
于是,李翰万分欢欣,拜谢禅师,口述一偈: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翰又问道:怎么样才能修得戒、定、慧呢?禅师答道:我这里没有什么闲置的家具。李翰听后感到高深莫测,不能体悟。禅师又道:太守如果要修得此法,只须往高高的山顶坐立,在深深的海底前行。闺阁中的器物舍不得,时间长了就会渗漏了。
有一天晚上,禅师路经山路,到达山顶的时候,看到夜空无云,皓月当空,于是仰天大笑一声,回声从澧阳向东传递数里,附近居民都说是夜宿的旅客,第二天早晨都相互询问,众人都不知其中缘由。直到有人到药山,禅师的众多弟子说:昨夜是师傅在山顶大笑。后来,李翰又赠一偈:
选得幽居惬野情,长年无送亦无迎;偶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
年少时,颇以为追求洒脱自由,就是放荡不羁,以至于为他人增添多少烦恼,也为让自己陷入困局。随着认知的增长,渐渐懂得了惟俨禅师才是真的洒脱。曾以为陆放翁的:樽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是极至的洒脱,比及今日才渐渐体会到,老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羁绊啊。
有人星夜赴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其实,我们一切苦恼,不就是因为没有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智慧,和月下披云笑一声的自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