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中常见的不合理理信念,主要包括绝对化、糟糕至极、过分概括化。反过来说,这三种常见不合理认知一旦被深刻理解,就转变成为提高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正如前面说过的,绝对化是单一因果关系反映,过去经验因果律体现,固执追求因果规律同时忘记相关性,须知心理世界里相关性才是王道。
糟糕至极是极端灾难化想象的反映,未来生活目的思维体现,设定过高目标同时忘记底线思维,须知心理世界底线安全才是王道。
同理,我们来看看过分概括化这个常见不合理理念,通俗话语表达为以偏概全。
相对于单一因果思维与极端目的思维,以偏概全理念是过分概括思维,对当前人事物追求简洁明了同时忘记具体思维,须知心理世界里具体化才是王道。
我们心理现象特点是把外界物理刺激变为大脑心理信息,这个过程要经过感觉,知觉,记忆,最后到达思维水平。思维的特点就是间接性与概括性,借助语言形式来说出我们想法,但是过分概括化的后果也很严重,那就是有了效率却没有了具体,容易导致不合理乃至错误。
概括思维目的是提高沟通效率,简洁表达自己意图,但针对特殊情况比如心理困惑时候,就必须还原为具体情况,细节越多越有利问题解决。
因此,具体化思维是面对问题时候不可或缺关键。
比如一个孩子说自己啥都记不住,表现为失忆症特点,可是简单的具体化交流后,他的记忆没有问题的。
问可否记得昨天做了啥,他先是习惯性摇头问答不知道,追问再想想出门没有,遇到谁了,回答帮助家里下楼打纯净水了,再问过程如何,说自己拿着空桶出门,坐电梯到一楼,左侧水嘴打水,自己扛进电梯,拎回家里。
这个过程记得很细致,再问与他人互动也是可以的。
最后呈现给对方,不但可以记住,而且可以记得比较仔细。这就用事例证明对方过分概括化理念不合理,对于生活重要事情,可以记下来。
任何心里困惑,只有具体化表达,才可以呈现全貌,发现问题根本所在。所谓“打破砂锅问到底”,具体细化可操作,苏格拉底产婆术也是如此。
自我中心主义思维,以及看人不顺眼,往往就是过分概括化思维表现。
比如我们说教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过于概括化,对于特定孩子来说就是无用的正确的废话,尤其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候,这种概括化表达一定无效的。
再比如,我们对别人心生不满时候,对于自己某个问题放不下时候,认为这个人不好,认为自己自卑,焦虑抑郁等等,包括评价判断等,很多都是过分概括化表现。
再比如,都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人人都会说的,可到底怎么样,只要问几个具体问题就知道,如老人爱好什么,在意什么,缺什么,老人生病时候态度如何,做了什么,做到位没。
社会学有个木桶理论与金刚钻理论,木桶理论认为要提高短板,保证水桶容量最大,但是更有效的是金刚钻理论,也就是发挥自己特长,扬长避短,用比较优势获得最好结果。这个其实就是具体化了个人兴趣所在,而不是木桶理论的泛泛而谈,看似追求全面发展,其实无效。
作为保证正常生活需要,因果思维,目的思维,概括思维,这是必不可少的,但容易形成惯性思维模式,因此警惕绝对化因果、糟糕至极极端目的、过分概括化这三种思维,要接受相关性思维、底线思维、具体化思维,如此生活可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