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 影
陶红梅,北京市海淀区今典小学教师,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1990年参加工作,从事班主任工作17年,感受最深的是“教学相长 ”。喜欢读儿童文学,喜欢电影,喜欢旅行。每年假期,陶红梅会圈定一个地方,找足够的资料研究行程,然后订好票和旅馆,出发,把自己交付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学后,把旅行见闻讲给学生,并“鼓动”家长带孩子走出去。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见到陶老师时,她刚参加完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回到学校。虽然满面风尘,却笑靥如花。特别是那眼神,亲切、透彻又美丽,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这种眼神对于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实在难能可贵。因为这眼神可以无时无刻地传达老师的热情、智慧和诲人不倦的情怀。
一,小队活动出新章,玩与笑打造班级凝聚力。
和所有优秀班主任一样,陶老师同样有着一颗未泯的童心。正因为如此,她才能知道自己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引领、帮助他们。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目前,孩子从整体上责任感缺失,可是思想又特别活跃。在这种现实面前,枯燥的说教怎么能诲其心而敏于行?陶老师想了一个办法——以小队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利用集体观念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班集体强大的凝聚力。也许你会说,这不是老生常谈吗?这种办法我太熟悉了。对了,陶老师就是从这种看似老套的形式中,提炼出了新花样。
陶老师班里的五个小队,由学生自愿组成,一个小队七八个人。一般情况下,每个小队都是由一个成绩好的或者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带上一两名成绩不好的学生。孩子们都很乐意接纳、帮助学习和其他方面有困难的同学,因为陶老师设立了“助人奖”,而且同一组同学的两个奖励能抵消小队其他成员所犯的一个错误。陶老师说,这不仅可以避免成绩落后的学生没有归宿的尴尬,而且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特别好的契机,这可以使他们学会关怀。
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陶老师以小队为单位在班里开展作业、值日、板报等评比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小队成员要分工合作,尤其是板报工作,需要设计版面、查资料,确定材料的取舍,特别能够锻炼孩子的合作意识。起初,孩子们之间也会产生矛盾,但经过磨合,大家都能够互相谦让,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每 项比赛在活动结束时,陶老师都要组织学生民主评选出两个优秀小队。优秀小队的奖励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花样——带着优秀小队的学生出去玩。
陶老师特别喜欢组织学生出去玩,为安全起见,她以奖励的形式每次都带一部分学生出去。这样既防止学生多,照顾不周,又增强了学生的上进心。当记者问及是如何想到这样一个办法时,陶老师说:“要是低年级的孩子,你给学生贴个小花什么的,可以。但是,学生到了高年级,这种奖励办法就不行了。平时,孩子学习任务重,玩的时间少,更难得和同学在一起。学生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和同学一起过周末。这就保证了‘出去玩’这种奖励办法的有效性。”
陶老师经常带学生去第三极书局、西单图书大厦、三联书店,还去过美术馆和什刹海冰场。西单图书大厦下面有个小吃店,陶老师每次带孩子们去,都安排各个小队自己去买吃的,最后评比哪个小队购买食物的品种多,吃得比较满意。吃完了以后一起上楼看书、买书。这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每次活动,家长一般都跟着,这样安全问题就更有保障了。而且,这个时候跟家长交流比较自然,比在办公室聊天好多了。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陶老师得意的神情溢于言表。
如果你认为陶老师班上的小队评比仅限于学习评比一方面那就错了。陶老师总是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看到那些课间不出教室,一门心思做作业的孩子,她就心疼。为了调动孩子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陶老师让每个小队设立一个集体的运动项目,如果有队员不会,别的同学就要负责把他教会,比赛的时候都要上。这样,在集体的带动下,所有的孩子都主动参加体育运动了。陶老师说,她之所以赶着孩子们去参加运动,是因为现在孩子的压力比较大,体育运动能帮助他们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
多管齐下,形成合力融洽师生关系。
1.陶老师日记,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陶老师深知,融洽的师生关系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学生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心事和思想,要想走进学生的心里,就要有个沟通的渠道。于是,四年级时,她开始要求学生写周记,但大部分学生有畏难心理,“陶老师日记”就此诞生。每周,陶老师都利用小饭桌时间,在电脑上敲出三篇日记,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更多的时候是念给他们听。陶老师日记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班里的事,学生听起来很亲切。
记得有一次,下雨了,地上有好多蜗牛,很多男孩子就把蜗牛拿到教室里来,女孩子特别害怕,大呼小叫的。整个教室乱成一团。陶老师没有直接制止或批评孩子们,而是写了一篇《蜗牛的悲鸣》给他们念。孩子们听懂了老师的意思,慢慢安静下来,小蜗牛获得了新生。时至今日,这篇小文陶老师还完好地保存着。
附:蜗牛的悲鸣
我的名字叫喔喔,是一只成年的英俊蜗牛。我是一个快乐的旅行家。在旅途中,我还结识了漂亮的妞妞。我们都喜欢湿润的味道。啊!真是志同道合。我的幸福人生开始了。
今天的天气太令人惬意了!可爱的小雨滴美眉从天而降,空气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我和妞妞正在一座小学校的花坛中散步,听着不远处人类的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我和妞妞憧憬着未来的小家庭……
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下来,紧接着是一声惊呼:“找到了!”转眼间,我的妞妞不见了。“妞妞,你在哪里?”我失魂落魄地呼喊。也许是我的声音太大了,我从未发出过这样高分贝的声音。又引来了一个孩子。一阵天旋地转,我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看不见蓝天,也闻不到湿润的味道。我的脚下没有泥土也没有绿色。哦,我的上帝,这是什么鬼地方?“啊,是什么东东?”忽闪忽闪的,好像是人类的眼睛,好像没有伤害我的意思,忽然一片绿色从天而降。咦,是一片绿叶。噢,可笑的人,我哪里有胃口?我的生活简直一团糟。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妞妞了吗?我的旅行家生涯结束了吗?哎!
在陶老师的带动下,学生的周记写得越来越好。他们都愿意在周记里写写自己的小秘密。
陶老师班有个孩子,成绩很好。她在周记里写自己特别讨厌妈妈,因为妈妈总是偷看她的日记,妈妈总是逼着她学习。她就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结婚,离开妈妈,离开家。发现孩子的这种心理动态后,陶老师及时与家长取得了联系。
原来,她小时候不是在妈妈身边长大的,来北京后,因为妈妈平时特别忙,很少跟她交流。所以,她认为妈妈不爱自己。其实,妈妈特别爱她,关心她。她总是不停地看书,妈妈担心她的眼睛近视会越来越严重,就不让她长时间看书,但是她不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认为妈妈是在限制她的自由,甚至从心里怨恨妈妈。
于是,陶老师在周记里跟她说,妈妈很爱你,只不过你还没有体会到。你想快快长大,逃避眼下的状况是很不现实的想法。你不能因为要躲避妈妈就去选择婚姻,婚姻是个未知数。也许你现在无法理解妈妈,但妈妈是个已知数,老师确定她是爱你的。记住孩子,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试着走近妈妈,理解妈妈。
后来,这个孩子虽然没有和陶老师谈及有关她们母女之间的事情,但孩子脸上快乐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周记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形式,班主任可以由此及时洞察孩子内心微妙的变化,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避免一些不好的情况的发生。陶教师这样说。
2. 关注时尚潮流,让自己永远不落伍。
如所有的孩子一样,陶老师的学生也很赶潮流,什么牌子的服装最流行,哪个卫视的节目最精彩,周杰伦又出了什么新歌,Super junior的韩庚怎样怎样……这些流行因素都是陶老师教育学生的“法宝”。她不是逆流而上,而是顺流而下,利用业余时间搜集了许多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资料,并用他们的经历和对梦想的坚持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明星光鲜的背后,是他们锲而不舍地追求梦想的历程。
前一段时间,陶老师的学生迷上了方文山,每天周杰伦、方文山不离口,张嘴哼唱的不是“发如雪”就是“七里香”。陶老师一看,不行呀,自己对方文山了解不多呀,马上行动,收集方文山的资料。当她在学生面前侃侃而谈时,学生们都愣了。她不仅谈方文山在流行乐坛的成就,还谈及其歌词的特色,而谈得最多的是这位早年不得志青年为了圆梦而苦苦打拼的生活经历。
方文山原是台北近郊一位不得志的青年,为了圆梦而在台北市苦苦打拼。七八年间,他做过防盗器材的推销员,还曾帮别人送过外卖。但生活再怎么艰辛,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原本的理想是做一位优秀的电影编剧,进而成为合格的电影导演,但当时台湾地区电影的整体滑坡让他望而却步,只好退而求其次地拼命创作歌词,希望可以曲线迂回达成愿望。
当时,他把自己的作品分寄到各大小唱片公司和音乐人手中,每次都要寄出上百份这样的“求职信”,但一直都是石沉大海。
终于,在一天半夜12点,方文山突然收到了名嘴吴宗宪的电话,邀请他到自己新成立的音乐工作室任职。突然的惊喜让方文山激动异常,随即总结出自己的一句座右铭:“机会比实力重要。”不过另外还有一句补充条件“实力不够的时候,肯定会流失机会”。
方文山跟周杰伦是同一批被吴宗宪招入麾下的职员,之外还有十多位同事,他们有的专攻作词,有的专攻作曲,吴宗宪让他们自由组合,多尝试与不同的同事配对。当时周杰伦的曲就成为了众人的抢手货,但每每只有方文山能精准地揣摩其心思,写出绝配的歌词。于是,周杰伦和方文山的组合渐渐地被固定下来。
方文山成为周杰伦最佳拍档,进入华语流行音乐界后,歌词创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歌词充满画面,文字剪接宛如电影场景般,这是他作品的最大特色。其自成一格的歌词创作,在传统歌词创作的领域中,独树一帜。
最后,陶教师一口气说出了10多首由方文山为周杰伦创作的歌词,《双刀》、《上海一九四三》、《发如雪》、《霍元甲》、《菊花台》、《青花瓷》、《无双》等。学生们听得目瞪口呆。
当学生对你心悦诚服时,你在他们面前、在他们心中才是值得尊敬的,他们才能接受你的教育,才能对你言听计从。往往,直言不讳虽然诚恳,但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其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寻找新的突破点。陶老师的智慧,就闪烁在她顺着孩子的意志寻找教育时机的探索之路上。
3. 学生出现问题,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
学生出现问题,班主任首先要想办法解决,最好不要一马当先把家长请来。家长工作也很忙,如果总是请家长,家长会怎么看你呢?久而久之,家长不来了,你还有什么办法?所以,遇事要靠自己,这是陶老师的工作信条。
李环(化名)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陶老师接班后,他的这个习惯也没有改正。这时,她想到了孙蒲元老师的一句话:“老师是中药,你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你要慢慢来,最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到此处,陶老师提醒自己,这不是一天半日就能够改好的,必须有耐心。每天放学,陶老师就会把李环叫到办公室里写作业,写完再回家。一天,很晚了,他还没有写完,陶老师就把他带回家写。他写作业,陶老师做饭。饭好了,李环和陶老师一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家长看到陶老师一心为了自己的孩子好,改变了以前的冷漠态度,积极配合。孩子的作业习惯好多了,虽然偶尔还会犯错误,但有了家长的配合,有了孩子对老师教育的认可,陶老师再对他提要求时,李环都能接受。有时,李环对知识掌握得好,陶老师还允许他不写作业。
每当李环有了一点进步,陶老师都会第一时间告之家长,家长特别开心,孩子的上进心也越来越强。
教育好个别学生,对症下药是关键。
大多数成绩落后的孩子,不是智力差,而是习惯差。光大(化名)就是一名作业习惯特别不好的孩子,家庭作业总是写得龙飞凤舞,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陶老师接手后,决定从写好字入手帮助他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纠正他的坏毛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陶老师和他签了一份协议:一周内把字写工整;一个月内保持作业认真完成。
协议签好后,陶老师时常会鼓励他说,不急,慢慢写。等他写的字有进步了,陶老师就把他的字贴在班里的宣传栏内,制造班级舆论,让他充满信心,从而进步得更快一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优等生虽然成绩比较好,看书多,但是心理问题也往往多一些。有一次,学校评红领巾奖章,全年级就评一个。因为陶老师班上的优秀生比较多,推荐了三名候选人,这无形之中加大了竞争力度。芳只得了一票,在老师和同学面前难为情极了,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挑战。此情此景下,陶老师马上给她家长打了电话,跟家长说明评选是公正的,芳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只是名额有限,芳回家以后不要打击她,多安抚。
第二天,芳到校时情绪已经好多了。班会课上,陶老师让她担当主持人。她很高兴,慢慢地忘记了落选的不愉快。参加红领巾评选的时候,芳丢了本书,陶老师就送她了一本,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了鼓励的话。芳特别高兴。
陶老师说,班主任对一个孩子的态度,直接左右着同学对他看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班主任首先要从态度、情感上拉孩子一把。当他情绪、心理正常之后,班主任的关注度就要回归常态,一视同仁。班主任如果主观地特别喜欢某个孩子,实际上可能是在害这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