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把闺女的中考历程,集结成文,留作回忆录,等到三年后的高考或者未来,回头看看她曾经的奋斗历程,也许会别有一番滋味。
一模考试,是在4.27——28号举行的。二模考试,是在5.27-28号举行的。中考,是在6.24-25号举行的。
可以说,这种拉锯战,刷题战术,很累人。到最后阶段,明显感觉到闺女的疲惫不堪。
2025年,是北京新中考改革的第一年,由原先的总分670,改革成了如今的总分510。
考试科目里,道法开启开卷考试,而且取消了小四科的考试【生物、地理、化学、历史】。
所以,2025年新中考,最终记入中考总分的是语数英300分+物理80+道法80+体育50,总计510分。
说实话,改革后的考试模式,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实力还是心里素质,都是更大的挑战。
没有了小四科这些副科背背题就能大量得分的加持,如今的中考只能拼主课了,那拼的都是硬货。
总分由原先的670分改革成如今的510分,这么来说,每个分值都将变得十分金贵,想要拉开差距,甩掉竞争对手,每一分都变得十分艰难、不容易。
从初三开始,我和闺女就制定了目标校,去哪个高中,这一年就得全力去拼了。
2024.12月,提前经历了英语听力考试,记入2025.6月中考成绩总分。
2025.5月,提前经历了体育中考,记入2025.6月中考成绩总分。
这两项已经提前敲下定音。
时间慢慢流逝,转眼就到了2025年4月,马上就要进行一模考试了。
班主任在群里提醒大家,重视这次的一模考试,好好考,成绩和排名出来后,就大概知道能去哪所高中了,具有很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一模考试前的头一天晚上,闺女在书房正常地复习了一会儿。结果想起了第二天英语课上,该轮到她,要给同学分享做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做成ppt。
这花费了好半天,搞了很久。我劝她,做事要缓急轻重,找处理重要的事情。明天一模考试,要先复习考试内容呀,早早休息,明天一模才能有更充沛的精神去考试。
这孩子吧,挺有主见,她说一模重要,但是做英语分享课的ppt更重要,两个任务,她今晚都要做!
既然如此,那就随她吧。结果,搞到了深夜凌晨一点,我都服了。
她不睡,我也睡不踏实。迷迷糊糊就到了天亮。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闺女就起床了。又来到书房开始背书,为第一场考试科目语文做准备。
这年轻人,就是精力旺盛啊。
过了没几天,一模成绩出来了,学校还组织了家长会。闺女的一模成绩校排名第13名,区排名第45名。
看看这个位置,大概去区重点高中,应该还是靠谱的。
班主任反映闺女的性格稳定,在班里不急不躁,成绩也比较稳,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跌宕起伏。
回头看看闺女的校排名,从初一期末考试开始,区排名401,校排名62。初一的学习模式,可能还在过度阶段。
到了初二以来,闺女适应了中学的学习模式,从初二一直到中考,成绩就一直维持在校排名的第24,21,18,17,13,12。稳步前进。
转眼间,进入了五月底,马上进行了二模。可是,这成绩出来后,让我大跌眼镜。
一模排名校排13,二模排名跌到了校排18。
而重点高中给我们的校额到校的指标是17人,看到二模排名,我一下急了。
看着孩子的这段时间上的表现,明显松懈了。我开始分析原因,也可能是“长途跋涉”的刷题搞得身心俱疲,也许是一模成绩良好让孩子有点洋洋自得。
总之,二模校排第18这名次,让我很不满意。再这样下去,万一掉出了重点高中给的17个指标分配名额,一切都晚了。
亡羊补牢,还是有时间的。我跟闺女长谈了好大半天。
我告诉她,中考冲刺阶段,确实很累,父母都理解。但是不到中考的最后一刻,万万不能松懈呀。
好在闺女听进去了,又咬牙坚持了一个多月,终于迎来了6.24号中考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