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升初”,补课匆忙又烧脑。周一到周日,都在语数外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妈妈自己的心理调适很重要,对孩子的心理帮扶也要及时而到位。
人,不是机器;人,也不可能是学习的机器;人,更不可能是高速运转的机器。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中,每天的体育时间要保证,哪怕30分钟的早起跑步都是很好的调剂;每天的亲子交流时间要保证,哪怕是骑着车一问一答也是很有效的心理抚慰;每天的午餐一定要一起吃,哪怕是简单的一饭一蔬都是最直接的爱的表达。儿子最经常说的就是:“妈妈做的什么都好吃,因为妈妈是用心做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保证儿子在12岁的年纪还能和我无话不谈,觉得自己的妈妈无所不能,就是和《龙族》里面的源稚生一样属于拥有“天照命”的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校的老师已经带儿子三年了,师生感情深沉而浓烈,可是刚刚开启的补习班模式怎么培养师生情感呢?
语文我们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在网上报了史金霞老师的“从小学到大”第二期直播课,每周五晚上两个小时。我自己是语文老师,史老师讲的我也能讲。但是史老师的思想总能激发我的思考,所以在喜马拉雅上试听之后,我强烈建议儿子听史老师的课。儿子虽然喜欢听课,但对史老师总是拖堂极为不满。每次说好周五晚上七点讲到八点半,史老师能九点半下课都算是早的了。对于12岁的少年来说,这节漫长的语文课极为考察他的耐心。
我的引导是:你想史老师的课是收费的,每次一个半小时免费又延长一个半小时,你是不是赚了呢?另外,确实是累,时间太长了,妈妈也坐不住啊!但我们是网课,可以躺在沙发上上课,可以趴在地上听课,你想怎么样都行,这不是挺美的吗?
这样三次课后,儿子对周五的语文课已经不再厌烦了。我们语文老师啊!传承的是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所以总是想多讲一些,这个情结我也一样啊!史老师,您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典型代表。
数学选的是平行线的小升初课程,刷题再刷题。每周三晚上两个多小时,每周日早上两个多小时,每天四道数学题的练习和反馈。周三晚上是李老师,周日早上是武老师,都是年轻又帅气的男老师。儿子对老师不是特别喜欢也没什么态度,听课也慢慢都能听懂了。我关注的点在听课上,还没有关注到老师。但是周三晚上下课时无意之间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让儿子对老师刮目相看,喜爱有加。
我喜欢数学,源于我自己的妈妈是小学数学老师。课外班老师讲的题目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简单的,我自认为我自己的数学现在基本上维持在高一的水准。但是总有一些奥数题能做出来,而规律和方法总结的比较艰难。所以周三下课后就请教李老师有关“最简真分数个数”这样的题目。李老师很迅速就在白板上开讲,不仅告诉我规律和技巧,还讲解了公式的推理过程。三分钟的时间胜过我自己推理三十分钟。
和儿子下楼骑上车,我不住口的称赞李老师,儿子听完说:“妈妈,李老师给我们上完课肯定也可累了,但他还是笑眯眯的给我们讲题,他脾气真好。”“是啊!妈妈觉得李老师不仅性格好,关键还在于能力强。他不仅告诉我们方法,还教会我们这个方法是怎么来的。”“那李老师就是数学天才。”“儿子,李老师是不是数学天才我不清楚,但我知道能把很复杂的知识很简单快速的讲出来的人都是能人。”“那我有了一位很强的老师,我真幸运!”
是啊!总是怀有幸运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啊!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的人生多么幸福啊!
英语我们报了新东方李媛媛老师的新概念,这个李老师名不虚传,以严格和高水平出名。儿子新概念前50课学的还是可以的,可面对李老师一天三打卡三默写三作业的一系列习惯养成要求,儿子一边感慨着:“怎么这么多要求啊!”一边抽时间一项一项完成并打卡。上了两次课,儿子就能熟练而认真的听课、做笔记,和我谈论英语学习时还说:“我的英语你不用操心的,我自己知道该做什么。你看,我们李老师要求这么严,我想偷懒都不可能的。妈妈,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家有少年郎,幸运常相随!“老师是值得亲近的人,老师是应该喜欢的人,老师是我们崇拜的对象”,少年时不正应该拥有这样的老师观吗?不仅是为了老师,更不仅因为我自己是个老师,最主要是为了孩子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吧!讲台上那个激情四射的人多少年后还在少年的心底鲜活地存在着,还有比这更幸运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