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想回家啊!”这是前几天先生与我闲聊中的一次真情流露,那情感像极了出门在外的游子思家之情,又像受伤的孩子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被安抚。
顿时我内心停顿了几秒,思想也神游了几秒。事实上我们与婆家的距离不过是两个小时的车程,也不是常年不回,而是每隔两个月左右就会带着孩子回去一趟。先生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同时也是个孝子,他的这种思家之情感动到了我,但也触碰到我那根敏感又脆弱的神经。家是个好地方,是温暖的,是避风港,是游子的牵挂。先生的家在就在不远处,早已深根蒂固。我不禁自问:倘若我受伤了,我这个婚后的女人家又在何方?
刚婚后不久的某天,公公婆婆对我的训言:不可能把你当女儿待,要做好儿媳的本分。打那起我就深知,这个家不是我的家,即使住在对我来说是奢侈豪华的房子,可依旧只是暂住的地方,寄人篱下的感觉。我的家不在这里,那在哪里?娘家吗?
有句话验证了许多婚后女人的现状“婆家你是外人,娘家你是客人。”而我在娘家可能连客人都不是,里外不是人。在我刚怀孕三个月左右时,准备回娘家那边办准生证,恰巧娘家嫂那几天准备家里办满月酒席,回去前几天母亲就跟众姊妹商量,我回去可以帮忙洗碗。虽然姐姐们都体谅我,否决了母亲的提议。当我知道后顿时心里一股寒流涌上心头,平时也没少干家务活,可明知道我刚保胎不久,也是难得请假回去。成年后我学的最好的是自我安慰,很快我就不再耿耿于怀,但回去的那一天,我就真的不淡定了,体会到什么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那天回到县城去已经是中午一点,离娘家只需二十多分钟的事,来接我的哥在县城里兜兜转转,不紧不慢地忙着自个媳妇交代的事。似乎完全遗忘后座还有个饥肠辘辘的孕妇。就这样回到娘家后已经是中午两点多。哥一下车就回去照看自己媳妇儿子,屋里没有人影,我独自来到熟悉又陌生的厨房,看着残羹剩饭,眼泪止不住地在转圈圈。我低着头默默地吃着饭,想起婚前我还没到家,家人的关心:到哪里了?回到时家人们的笑脸,锅里热气腾腾的饭菜……吃完饭父母才从房间里一句“你回来了。”然后又走去看孙子。顿时觉得这熟悉的家变陌生了。
娘家也不是家了,于是我在出租房上用心,努力营造家的感觉。每天打扫干净,尽量整理的舒适温馨。精细到每个生活用品都精心挑选,给先生一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家的温暖,并乐此不疲。我也为这种短暂的自由而感到快活,可先生的一句“我想家了!”撕破了这美丽的谎言。
婚后的女人家在何方?我好想给灵魂与肉体安个家,也希望天下婚后的女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