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群里看到有趣的事儿。
一微信群,N个女HR因某人请教“刚过试用期的员工说自己怀孕了,怎么办?”
展开热烈讨论“如何避免招到备孕的女员工”,看着她们热烈讨论,我潜水看了“好久”。
“签一个三年不生孩子的协议”
“一定要做入职体检,做胸透后六个月不能要孩子”
“签类似生孩子罚钱不生孩子奖励的协议”“不行,这个要是仲裁就麻烦了”
“我们招人的时候都说明只要男的 或者 已婚已孕”
......
2015年10月,国家实施开放二胎政策。
昨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审议,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这意味着,若通过审批,不久将来,计划生育将全面放开。
01.企业说,我没错
企业为增加市场竞争力,必须考虑成本VS效益。
女性因生理特殊期、生育期以及家庭责任等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成本自然高过男性员工。
《劳动法》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开放二胎的政策无疑将“压力”均摊到各个企业成本中。
企业在支付女员工产假期间的奖金同时,要承担职业空缺的人力成本问题。SO,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隐形式拒绝招收潜在备孕女性。
常见企业招聘人员问题:
“你结婚了么?有孩子么?打算生孩子么?打算要二胎么?”
“入职体检,一定要做胸透项目”
02.女人说,我有错?
在呼吁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女性更加独立自主,更多的走入各行各业,与男性平分秋色。
其中不乏有中高层管理层,不敢恋爱、不敢生孩子成为常态,渐渐越来越多的不婚主义、丁克家庭。
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外加企业隐式拒绝,对于适婚试孕年龄的80、90后女性,就业压力徒增。
在一线城市现象更为严重,生活压力大,无充足储备资金,为避免收入断层现象发生,应对措施变成隐式“反击”性别歧视的企业。
别管三七二十一,能进入公司后续再说:例如,应聘时隐瞒婚姻状况、生育情况;体检时让其他人代替做部分体检......
结果就是苦了HR:招聘进来的员工,试用期还没过怀孕了,BOSS又生气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03.女性就业难,谁的锅
国家说:现在没钱养60后了!赶紧促进人口增长!增加养老保险缴纳。
政策来了:开放二胎政策,停止计划生育。
企业说:都生孩子了,谁给我干活!我年底还要换车呢!
对策来了:那些准备结婚生孩子的,就不要招进来了!
家庭说:男人女人是平等的,都要共同分担家庭开销!
结果是:一定年龄后,女性轻易不敢换工作;如果不幸公司倒闭,出去尝试新机会,就会发生“善意”隐瞒自己对孩子的渴望。
想来想去,这个锅应该医学界来背:医学更发达些,不仅让男性能体验生孩子的痛苦,更普及到让男人也有生孩子的权利。
这样大家起点一样,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了,你说呢?(勿喷,仅供娱乐!)
你觉得企业招聘歧视已婚未孕女性,是谁的问题?
对了,前两天有个老师讲:
“日本的草系青年和中国的佛系青年是一样的。经济生活压力大的今天,不断压缩自己的欲望,最后连原始身体欲望都摒弃了,这就是所谓的草系和佛系青年。”
对此,你又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