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颇冷,看着光秃秃的树杈,特别怀念春天,绿树红花的样子。于是,学一首《蝶恋花.春景》吧,从苏轼的词中,找一找春天的感觉。
《蝶恋花.春景》
[ 宋 ]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我的理解和翻译
花朵渐渐褪去只留下些许残败的红花,青色的的杏子还很小。燕子在空中飞舞着,清澈的河水围绕着村落人家缓缓流着,柳树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了,放眼远方,到处都有芳香的花草。
围墙里有秋千,围墙外有条路,墙外有行人,围墙里有位貌美的女子在欢笑。(不知怎的)笑声突然听不到了,说话声音也渐渐消失了,多情(的我)却因这无情的人而烦恼。
深度解析
词中描写的春天,明显是晚春,大约四五月份吧,柳絮飘飘,莺歌燕舞,流水人家,到处可见芳香的花草,这景,真美!因为这句“绿水人家绕”,便可知,这词是苏轼在南方的时候写的。像南方乌镇这样的,或者欧洲的威尼斯水城。北方很少有流水盘绕着村落的。顶多也就有条河流路过村落或者穿过村子罢了。身为北方人,我是极为羡慕这样的景致的。
认识这首词,从一句话开始“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那应该是小学时候,同学们之间互相开玩笑的话。直到高中时候,才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话来自苏轼的这首词,且本意不是那样的。但被引申到民间后,竟也毫无违和感,可以劝一劝那些失恋的人,不必在一棵树上耗尽所有。若在一处找不到合适的,便想开点,放眼远方,没准就能找到你的所属。
第一段写景,虽然是晚春,却也明媚。第二段写人,这人可能是苏轼自己,也可能是他看到的人。想象一下,那围墙里面,有个荡秋千的美丽女子,欢声笑语,感染了墙外,正在行走的翩翩少年郎,于是,驻足倾听,那个美丽少女因何,笑的这么爽朗?正在听的时候,笑声戛然而止,连说话的声音都没了。这少年郎顿时伤感,哎!不由地感叹“多情反被无情恼”
多么有趣!没准这少年郎驻足倾听的时候,围墙内的佳人和侍女也在附耳倾听,大家只一墙之隔而已。等着少年郎失望地走了后,佳人与侍女怕忍不住咯咯大笑了。
若不写作者是苏轼,怕以为是哪位才女写的。这首词算得上婉约派风格吧,清新脱俗。情景交融,实在很妙!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目前还无定论,各种版本都有。我个人觉得这首词应该写在苏轼的发妻王弗去世后一段时间吧。
“花褪残红青杏小”,这句话似乎暗喻了一切,“花褪残红”暗喻了他的妻子去世,而“青杏小”则暗喻了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年纪尚轻,比他小11岁,思想各方面还有代沟。于是,他似乎渴望着爱情的再次降临。“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词便显露了他要移情别恋的端倪了。
他暗恋的女子在高墙大院里,荡着秋千,可想而知,应该是未出阁的美丽少女。然而,他有情,对方无意,最后一句,点破了之前所铺陈的一切美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那句经典名言“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我想,钱钟书先生肯定读过苏轼先生的这首词吧,因此,才会写下《围城》。古为今用,随处可见。
这首词,又仿佛在写失恋的心境,告诉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当意中人出现,却发现,流水有意落花无情。于是,烦恼三千丝,缘愁似个长了!
推荐阅读:
你可知寂寞沙洲冷是苏轼写的?《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文澜珊
苏轼在自我放逐自我安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文澜珊
声明:本文系作者文澜珊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