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李子 桃子 杨梅 牛奶果,差不多再晚些日子吧,应该要靠近初秋了吧,青果的季节应该是到了,记忆中我是没有去摘过青果的,也不知道哪里长了青果树,只是偶尔爸爸会摘些回来。所以对于青果的味道我记的不深。就记得上四年级时,有次放学我们在路上碰着一个妇人背了一大筐青果卖。一块钱一大杯。那时我们是没有那么多零花钱的,于是糊弄人家说都不知道酸不酸好不好吃怎么放心买了,于是一人拿了一个尝,尝完后扔给人家一句不好吃,人家也就知道我们的伎俩懒得搭理我们了。熟了得青果外面有点微黄,里面稍稍的软了。剥掉皮就可以吃的,最里面是有颗很大的核。成熟的青果甜甜的,绵绵的。
夏季除了山上的吃的还有件事我们是非常热衷的,那就是去河里抓鱼抓螃蟹。那会儿河里的螃蟹相当的多,螃蟹都不会很大,小螃蟹有点白白的,有时候还能碰到软壳螃蟹,嫩白的软软的。那时候在河边洗衣服,衣服堆那,螃蟹就爬过来趴衣服上了。碰上杀鸡杀鸭的时候,那就更多了。鸡鸭洗干净后我们都会留两根肠,再找根小树枝,配根长绳,绳的一头绑着树枝,另一头绑着一块小石子,石头上缠点鸭肠,往石缝一放,贪吃的螃蟹就爬出来了。再轻轻一挥,拿起树枝,螃蟹的两个大钳子就死死的夹着肠子。就这样一只螃蟹抓着了。也有些机灵的螃蟹,你树枝一扯 ,它立马松口不吃了。不过螃蟹都很好抓的。掉个小半天,一大盆螃蟹就到手了,拿个碗再把螃蟹的小腿一个个掰掉,壳去掉,洗干净里边的脏东西就可以了。对待这种小螃蟹我们都是油炸着吃,油锅热了倒入螃蟹,烧的红通通的。出锅洒把盐,香喷喷的就吃上了。我是一向不爱吃这东西,总觉得有股怪味。一般小螃蟹我们是会放掉的,有时也会在小溪里挖个深坑,再捡些石头堆些沙子堵住,做成一个小水池,把螃蟹啊小虾米啊小蝌蚪啊全部养里边,螃蟹还好大了跑不出去,小虾米一般都要跑掉的。碰上个下雨天我们的小水池都没了 。
除了螃蟹河里还有鱼,两指大小,我家旁边的小河里总有那么几条鱼在你洗衣服洗菜的时候溜出来诱惑你。还有大河里,从桥下去往上走,那是我们游泳的地方,我依然还能清楚的记得那块小区域里总能看到很多的鱼游来游去。我总是觉得鱼很好抓,但我一次都没捞着。那会儿我们也会去钓鱼。雨后门口挖点肥嘟嘟的蚯蚓,背上一根细长竹子做得鱼竿,再腰间跨个鱼篓就出门咯。我们都很少去钓鱼的,只有邻居家叔叔才经常去,每次还是能掉上一点。后来就用上了大锤砸鱼了,背上一个很大的铁锤往石头上使劲儿的砸,鱼有时候就出来了,但这似乎效果都不是很有效。碰上什么风俗节日,家里还能剩几个大鞭炮的,就拿着鞭炮去炸鱼,效果也是一般的。后来终于有了一种厉害的东西了,所谓的鱼藤。也是这种东西让我们的河流不再那么生动,从此鱼越来越少,河里的各种生物也是逐渐消失了。但这种东西却也给年少的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夏天的午后,三俩个人会合伙出钱买点鱼藤,一种药材一样的东西,用石头砸碎然后放水里,鱼吃了就晕乎了,我们就开始沿着河捡鱼了。往往这种开心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全家出动大家伙都凑河里捡鱼了。吃了药的鱼虽然笨了点但依旧很灵敏的,一不小心就从手中溜掉了。捡着几条鱼后,在河边折根毛草从鱼鳃穿到鱼嘴,左边一条右边一条。一串新鲜的鱼拎回家很是自豪。鱼拎到河边整干净,菜园子里摘一把当季的红辣椒,拍几个大蒜。烧红了锅放油慢慢的将小鱼炸的金黄,再红辣椒一炒,别提多美味了。小时候我是不爱吃鱼的,但唯独爱吃这个小河鱼。有时候自家人也会悄悄的找个小河沟放点药,安安静静的守着鱼出来。爸爸带我们去过一次,盛夏午后,也顾不上什么大太阳了,拿起渔网篓子赶紧的出门,爸守上面我们守住下面,药性过后鱼都出来了,兴奋不已忙不过来,那一次我们满载而归。这也是我记性中唯一一次我爸带我和我哥去的。
说到鱼,想起我奶奶时常唱起的一首童谣:懒婆娘困到日头黄,门前喊卖糖,喊你个娘来喊你个呀,门前喊干塘,三脚两步跳下个床。这用醴陵话唱别有一番韵味。这样的童谣还很多,即使现在三十了依然张口就来。就像讲起那些趣事,仍旧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