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节日,快乐

9月10日

    教师节,早起给老师发了节日祝福,她说学校今天十点教师节大会,我让老师记得发现场照片过来。

    记忆中初中之前的老师,交给我的多是知识性的东西,比如水的化学表达式是H2O,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是需要用记忆去掌握的。记不住的时候会挨骂,甚至挨打。初中化学老师,就特别“严厉”,每次上课前进行作业点评,做错的要被叫上黑板,或者接受一顿“语言”的羞辱。一次课堂老师叫起来我周围一大片同学,接受他独特的“点评”,正在庆幸自己逃过一劫的时候,我被点到。因为当时大家写作业都会交流,其实说白了就是互相抄作业,结果一错就是一大片,老师说:以张**为代表的一帮……,他具体的点评内容我到是忘了,是一种“讽刺加羞辱”的感觉,但当时心惊肉跳一直都记得。其实这位化学老师教学很负责任,除了喜欢“骂人”之外,我以为他这种方式也是督促孩子们学习的一种方式,很感念他。那个时候老师也是会打人的,比如记忆深刻的一次,上午学校过六一儿童节,自己玩的比较累,下午到学校迟到了,慌乱中跑到教室,当时的班主任(语文老师)不带用正眼看我,我诺诺的在门口喊了报告,被老师走过来一把推倒讲台的课桌边上,磕到小胳膊,破了一大片皮。她什么都没说,用这种行动表达对我的不满(或者是讨厌?至今没弄明白),连眼泪都不敢流,在接受完一番侮辱后,回到座位。当晚回家把所有的过错都怨在母亲身上,觉得是她没有操心早点喊我起床。这件事给我深刻的记忆是我不要迟到,所以,每次稍微晚一点上学,就有海量焦虑侵蚀心灵。这种深刻的经历之后,我好像是没有上学迟到过了。当时的老师好像是兴林,名字依然记不得,对她的印象自然谈不上喜欢,到也没有怎么讨厌。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学生若干年后遇见自己的老师,一顿暴打,招来大家的痛斥。学生大有不对,我想当年的老师在教育这个学生时一定也有一些让学生感受不好,甚至痛苦的相处经历吧。因为年纪小的时候,对事物的认知浅薄,思考的宽度也有限,老师给与的影响一是知识叠加,二就是习惯和行为的形成了,而这种影响有可能是形而下的人格基础,当然,影响你的绝不仅学校老师,还有生活的各个方面。

    高中时代开始了住校生活,16岁开始,一切都要独立。三年时间60%的时间是在老师和教室的陪伴下度过的,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禀赋平平的我摆出了平生最努力的姿态。高中老师不骂人,基本也不打人(除非你无恶不赦),除了讲课就是讲题,有的老师上课不用拿书,因为书上的知识已经被他刻在脑子里了,翻开书第58页,倒数第三行……,一节课连着一节课,当然也不怎么管人,只要你不影响别人,他们也不会去影响你(睡觉、看小说、走神)。高二语文老师带我们班的时候也许是因为刚刚毕业工作的原因,也可能是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她的课堂有一种特别的活跃,男生们爱捣乱,故意气她,惹得女生们大笑。她尝试变化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分组讲课,李商隐的《锦瑟》是当时我们组的任务,我被莫名的选为小组代表,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析,先解析词语,再介绍意境,最后表达诗人无线的悲感、难言的冤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那是第一次上台做角色扮演,自己做了很多的功课,因为当时没有度娘,问同学借了各种课外辅导书,查阅不同版本的诗文注释,期望扩展诗词的意蕴,能讲的像个老师。我记得我还使用了板书,可惜因为紧张,没写几个字,也没有像老师一样,边黑板上书写,边进行内容讲解。这一次经历让我感觉特别新奇,对这一首诗的记忆是最深刻的,这好像是我最快乐的一次高中课堂体验。除此高中时代的自习课,大家都抢老师(一部分比较“好学”的人),因为自习课老师是不进行集中辅导的,有共性的问题会用一点时间集中讲,除此,老师会沿着课桌转两圈,有问题的学生就主动站起来请老师单独解答,没有问题的学习自己写作业或者做题,老师不会主动打扰你。几圈下来如果没有人问题,老师就安静地坐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情。记得当时英语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还有生物老师一进教室,几乎会被学生包围,大家轮着问题,有时候还排号一样,今天我先问,明天你先问的谦让。老师们都毫不吝啬,尽己所能的回答。除了学习请教之外,和高中老师没有太多生活上的交流,老师们认认真真讲课,学生们本本分分听课,偶尔有的老师会在课堂上讲一点关于大学生活的样子,总能激起我心理无限的涟漪。那个时候我有一个爱好,学老师写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经历,我从来没有专门习练过书法,写字完全是模仿老师,一段时间专注学这个老师的字,一段时间又学另一个老师的字,从当年的作业本上就能发现这个规律。好像字写得好的老师也比较喜欢用板书,英语老师的英文书写样式,一直影响到我现在,我特别喜欢的字体,有一点连笔,又有一点婉转和动人,十五度倾斜,每一个字母像少女一样俏丽。物理老师的字小而紧凑,行书的一种,条理清楚,版面干净,画图也特别方正,可能和他性格一样严谨。每每这样的老师上课,欣赏黑板上老师的字是一种特别的享受。他们每一个人兢兢业业的教学是给我最大的帮助,或许不知不觉间也影响了我的性格,认真、喜欢条理。

    大学期间,真正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没有升学压力,暂时不用面对就业压力,偌大的校园好像是我无限自由的空间。和很多人聊天都说高中时代最快乐,而我不同,大学时代是心性成长,自我完善最重要的时期。自主选择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社团协会,比高中活跃了不知道多少。最有意思的是大学的学习方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习思考与实践的尝试,每一种都是新鲜的。专业课的老师都是学术研究,他们会讲理论和教学结合,给你介绍尽量贴近社会的行业现状,他们会亦师亦友指导你做方案写报告,他们会再课堂上和你分享人生观价值观。管理学高老师总是说:“凡事不要争第一,要用做第二,你看,前面有进步空间,后面还有老三,你进可攻退可守,多好,干啥非要当第一?”这句话好有道理,要是高中时候就知道,我应该会快乐许多,后来每次遇到争个一二三的时候,我都有一颗争第一的心,但没有再纠结于当不当得不了第一的结果。保险学课高老师(我心中得女神)带我们专业课得时候,第一次见面感觉她就二十几岁(其实当时孩子都是几岁了),声音柔美动听,讲课娓娓道来,听来就是书香门第熏陶出来的,台风都让人感觉诗情画意。讲起来她爱人和孩子,满脸的幸福,外柔内刚,其实她更是个内心强大的女子。自己若是个男子,就要找这样的女子当爱人。当时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周老师带我们的课题,像个大姐姐(当时还是有好多对老师的敬畏),从来没有向学生发过脾气,好几遍的改论文。她把高年级毕业工作的同学和我们聚到一起,一起吃饭交流,听关于公司关于工作的事,觉得自己好幸福。大四最后一门专业课《寿险精算》杨老师,知性随和,当时因为临近毕业大家心思都已经飞出校园,精算课经常一半人不在,点完名,没有来的同学她并不责备,让来的同学提醒他们写作业,直到最后一节都认真的讲完。计量经济当年作为选修课,因为特别难同学们都试听了一节课,决定放弃,我和两个奇葩的同学觉得因为难所以要去试一试,所以选择上了一个学期的计量经济学,结识了罗老师,瘦瘦的(至今都是),佩服她能逻辑清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把复杂的计量经济讲的我十分感兴趣。最后的毕业论文没有选专业方向,选了她的课题,她当时正在怀孕,还联系找人带我去当地房地产管理局查阅年鉴,收集统计数据。还有神奇的会计学王老师,我们毕业十年他都能记得上全班同学的姓名、同学们的作业和笔记字迹;唱京剧一级棒的当了县长的教金融学的张老师;证券课上打开股票大盘,标志性的动作扶起眼镜开始讲股票技术分析的刘老师;讲政治经济学的李苏老师,一百多号人的阶梯教室坐不下,第一排都是首选座位,从来没人逃课。大学期间我是认真学习的那一类学生,老师们庞杂的知识传承,好像给我打开一扇好奇的门,知识的大观园里浸润,是最难忘的光阴,他们的课堂讲述过知识论证的经过、行业发展的历程、现代企业的案例;启迪过我对未来、做人、处事的思考;展示过师者对学生的包容博爱与严厉教诲;也隐射过为人豁达、通透和宽厚的处世之道。知识可能已经生疏忘记,他们为师的德行在影响学生三观,至少对我是这样的。也因为这样,他别的感谢和怀念那些课堂里有我由他们的时光。十年回校聚会,几位相熟的老师一起欢迎我们,见面,拥抱,亲切如初。

    很多次,想象自己也能成为一位向他们一样的老师,种种原因没有成行,每年的教师节都会想起这些陪伴自己走过青春的亦师亦友的老师,人生漫漫,所有给予过你启迪的人都可能成为老师,我想唯有他们,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她都会谆谆教导,毫无保留,不求回报。出走经年,再见面,你仍是她课堂的那个少年。

    老师发来了照片和视频,是学校第36个教师节庆祝大会现场,鲜花簇拥着,照片里的他们样子依旧。感恩,天涯此时,节日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