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4年4月份,林总和我分别从韬略离职后,再次接到林总的电话已经是2020年5月份的事情了。我们都很默契地没有提起以往的事,言语中,就像昨天还在共事一样自然、随意,林总的语气还是那么中气十足,掷地有声。
这一年,随着国家出台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必须佩戴头盔的通告,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以林总在头盔领域多年的沉淀和工厂总经理的经验,他自然是这个行业的专家,有人找上他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对于头盔产品的结构及开模,我自然也是十分熟悉,于是林总就联系上了我。
在这段时间,林总经常因为这件事跟我互动,也来过我居住的小区。
记得有一次,林总还是跟他夫人一起过来的。正事聊完后,林夫人突然提起韬略的事,并暗讽地说:“那次,也不知道是谁搞我们,让我们离开韬略的?”
我略显尴尬,但并没有回答她。然后只听林总在一旁轻声说:“都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这一年十月份,我也去过他位于清溪镇的工厂。他的工厂有注塑,也有硬化,就跟以前在裕宏一样,只是规模比裕宏小了很多。
很凑巧的是,还看到了檀镇青及其他以前在裕宏的同事,只是檀镇青离开裕宏的时间比我要早几年。
林总的办公室并不算太大,前面摆放着三四张书桌,只是书桌前面并没有坐人,上面摆放着各种塑胶制品,或样品。
大家都感叹时间匆匆流逝,彼此也聊了一下过往的不同经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林总的一句话:“看到你们都开着自己的车,大陆确实已经发展起来了,就跟几十年前的台湾一样。往后的世界是中国的了。”
2022年,林总的工厂从清溪搬到了桥头,工厂的名字也由群健改为启圆智能。这一次,工厂扩大了些规模,注塑车间还改为无尘车间,增加了很多全自动生产设备。
这一年,我也接到了他的十多套模具设计订单,当然,更多的是DFM分析报告。
时隔两年再次见到他,林总已经是满头白发了,腰上还习惯性地别着一个手机包,里面放着他经常接听的手机,只是步伐已不复当年的稳健。
自从2007年第一次见到他,那年他四十八岁,如今十五年过去了,他也步入老年了。他中意的大女儿后来也在韬略业务部上班,只是可惜2010年左右生病去世了。只剩下他的小儿子,但他儿子目前还没有办法顶替他,他也只得仍然奋斗在一线。
林总最高光的时期大概就是在韬略的那九年。自那之后,似乎总在辗转。2022年,工厂从清溪搬到了桥头,规模一度扩大……但最终生意并未如愿改善。到2025年年初,又不得不搬到了常平,这次的规模就缩小了很多,只是保留基本的希望与火种。期间也有考虑过搬迁到越南,但最终因为成本原因而放弃。
现在,他儿子也返回台湾老家了,因为现在的工厂已不需要两人看管,他的儿子只得另谋出路。这大概也是现在中国大陆很多小型工厂的命运吧。
毕竟个人只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