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连环爆出很多国有银行暴雷的信息,反腐大家有没有积极参与我不知道,但是很多人开始转移储蓄到外资银行很是积极。
这种现象,我有些个人的看法想说。
通常来说,我们对于腐败的定义,主要是指官员职权滥用,利用关系网谋取私利等行为。外资银行,若有触及此类问题,总体上会被归类为,获取不正当利益,扰乱经济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
所以,从字面表述来看,两者表达方式不同,主要在主体是否为官员,而对同一类事件,进行了不同角色上的描述差异。
从外资银行经营角度来看,每一笔“腐败”去向的资金,都要产生效益,才能符合经营成本理念和盈利理念的达成。
对于跨境领域的资金广泛来看,一旦腐败滋生,产生资金跨境流动。基本上看,全链路的银行,经手业务的,都是具体交易的参与者。
我们的跨境支付之所以方便,资金流动活跃,都离不开跨境支付参与的银行与机构。
从我的视角看来,银行暴雷之前,可以认为,银行腐败指数到达阶段性的巅峰,然后被重度反腐工作终于是剔除掉一批涉腐人员。
而资金池就像是一湖水,过往我们信任地喝湖水,直到爆了雷,这相当于湖水过滤器捞出巨量脏滤网,更换新的滤网。而我们转移去其它不了解的水域去喝水,其实水循环是始终存在的。对于不了解的水域,我们认为它安全,符合饮用标准,判断方式是肉眼未见其过滤结果。
有没有一种可能,在过往的时间里,腐败巅峰时,我们的资金本金未被挪动。那么现在是由某颗大毒瘤,拎出了全链路各个国有银行都竭力扫除的腐败的主要人物。
有没有一种可能,剔除他们后的国有银行,更加安全和稳健了呢?
在整个经济环节中,各个银行都是活跃的参与者,不论国有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是一样地参与整个经济环节的。
而从资金稳定性来看,暂时据我所知,未见中国的国有银行经营不善倒闭,不予结算。而部分外资银行存在整体撤出服务,以及部分结束服务的情况,甚至有冻扣个人财富资金的情况。
因此,我们不能仅从是否暴雷了,来看待,在这家银行进行储蓄是否安全稳健。要看总体的经营,以及依托的保障制度。更关键的,还有是否有制度内,自主清除毒瘤的能力。
如果某一保障体系,自身存在问题,而不能发现并去除这样的环节,那这个保障制度也是千疮百孔。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国有银行暴雷,就是我们的体制存在蚁蛀,而现在做了一些清理和封堵蚁洞的操作。
在经济发现过程,我们往往关注加法,就是经济增长,而一直忽略了减法也很重要,也就是去虫蛀。
加法,保障整体财富值在增长,减法,保障这种增长是健康的。
我并不很乐于见到,在经济增长后一阶段,我们发现什么都增长了,但生活实际属于自己的物质和幸福感,从衣食住行来看,加上我们背上的负债,总和,并没有追上数值的增长。
我认为这个时候集中拔除整体环节内,各领域的腐败毒瘤再合适不过。而这一系列行动,无疑会让中国本土的经济环境,更加健康,让我们真正可以收获发展成果。至少,现在的房价看上去理智了许多。
所以,暴雷真的不好吗?换完了过滤器,我觉得,资金池更健康了,我更有安全感了。我仍愿意把我的家庭储蓄,放在国有银行。
如果是这样,积极支持反腐,就是能让自己资产更有保障的办法,而不仅仅是把资金挪一个池塘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