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临济义玄禅师与师父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干活。义玄禅师走在后面,黄檗禅师一回头看见临济两手空空没有拿着农具,就问他:“你的锄头在什么地方?”义玄禅师回答道:“有人拿走了。”黄檗招呼他道:“你近前来,我跟你商量个事。”义玄禅师就快走几步,到了黄檗面前。黄檗禅师把锄头竖在地上,说:“我这个,天下人没有能拿得起来的。”一听这话,义玄禅师一把就把锄头擎在手里,竖举着说:“为什么却在我手里呢?”黄檗禅师道:“手中有的未必有,手中无的未必无,你说,今天有谁给我们耕田呢?”黄檗禅师又说:“今天自有人带领僧众们劳作,我就用不着去了。”说完,黄檗禅师转身回寺院去了。
不久,沩山禅师就这件事问仰山禅师道:“锄头在黄檗禅师手中,为什么却被临济夺去?”
仰山禅师答道:“强取豪夺虽然是小人,可是他的智能却在君子之上。”
沩山禅师再问仰山道:“耕种和收成,临济为什么要说不关己事呢?”
仰山禅师不答,反问道:“难道就不能超脱对待关系之外吗?”
沩山禅师一句不说,转身也回到僧院。
黄檗禅师的转身,结束争论是因为他们不愿再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因为对方既然已经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了,那么就没必要再去纠缠不休了。
我们需懂得适时停下,明白及时转身。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转身就是认输,其实不然。你的转身,获得的往往是对方的反思和围观者们的赞叹。因为围观者身在环境中,但心在你们的争论外。他们往往都能看出问题所在。这时候,他们对你的转身会作出正确评价的。
及时转身不仅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智慧。不要太过执念于一些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事情。在发现可能有麻烦的时候,及时转身,你将会少很多烦恼。
一把锄头的分量才能有多重呢?可是放到禅师手里,却成了称量天下人分量的标杆。“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禅师劳动也不纯粹是为了劳动而劳动。世人有理话多,无理更是话多,若能在真理之前回头转身,那不是另有一番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