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原文】: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或者,练习2:
【原文】
写了几十年戏剧剧本的作家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集中,谈到艺术时,这么说过:
扬州八怪的知音是当时的盐商。
我不以为盐商是不懂艺术的。
艺术是要卖钱的,是要被人们欣赏、接受的。
红花黑叶、勾勒重彩、扬州八怪,一时成为风尚。实际上决定一时风尚的是买主。画家的风格不能脱离欣赏者的趣味太远。
小说也是这样。就是像卡夫卡那样的作家。如果他的小说没有一个人欣赏,他的作品是不会存在的。
但是一个作家的风格总得走在时尚前面一点,他的风格才有可能转而成为时尚。
追随时尚的作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
一九八二年二月
载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天津文艺》
【刻意仿写】
(1)
中岁颇好道,晚家文案淘。
兴来携众往,胜事吟啸豪。
仿到水穷处,写至云起时。
偶然值小鱼,谈笑无还期。
(2)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谈到做学问时,论及三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对比思考】
五言改自王维的《终南别业》,整体调性可能偏淡然了一些,但文案除了理性逻辑,还需要感性直觉,希望能结合的更好;仿写例二,首先脑海中就闪过国学大师王国维做学问的三境论及丰子恺先生的人生三境论,显然王国维先生更适合这次仿写,摘抄下来与诸君共勉,期待他日众同窗,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踏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