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跟其他公司合作,小米公司做不出手机,腾讯也成不了今天的商业帝国。在现今的商业环境,公司不再是单打独斗。
传统的管理学的范畴里,最常使用的是SMART目标设定法。如今的时代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合作者遍布全球各地,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可能是下一个合作伙伴。因为公司不同,策略、流程与文化各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确定的情形,所以目标不会是固定不变的。
洛桑管理学院领导与策略教授穆克荷吉指出,为了跟上时代,我们必须让SMART也跟上时代的步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跑得太快,容易落水
史丹佛大学的劳欧(Huggy Rao)是一位杰出的组织行为学的教授,十分注重企业组织内部的员工行为管理。劳欧的许多管理哲学都值得我们借鉴。
有一次,劳欧去参观一家创业互联网团购公司。这家公司在短短的时间内,急速成长,规模从九名员工成长到超过九百名。他问公司的创办人,是否觉得很开心得意。对方回答说:“并没有!我们感觉好像快淹死了。”
这个答案令劳欧很惊讶。
2
减法比加法更重要
劳欧指出,要避免公司变大变复杂,管理者需要特别注意那些已经没有作用,却依然存在的规则或者系统。
很多公司常常因为太专注于提升正面的事物,往往没有多余的心力清掉负面的事物。
他建议,公司逐渐变大时,要增加一个新会议之前,先思考哪一个旧会议可以删减;在增订一项新规定之前,先思考哪一项旧规定可以去除。对于成长过快的公司来说,减法是必经之路。
在这一点上,着名的IDEO设计顾问公司,就是个做得很好的楷模。随着公司变大,公司请高阶主管各自成立一个工作室。依照他们个人的兴趣,以及认为能为公司带进利润的主题,作为工作室的重心,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哪一个工作室。
IDEO故意以「工作室」为名,而不采用「部门」,代表大家是平等的,而非上下隶属。现在公司有六百五十名员工,仍然持续在可能的地方进行简化,避免变大变复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
和成长相匹配,应该学习和创新的速度
曾经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司在成长展店时,究竟应该统一推行证明行得通的做法,还是应该鼓励每家分店多尝试创新?
史丹佛大学设计学院教授迪尔林(Michael Dearing)表示,前者适合公司扩张时期。这时,公司希望追求量的成长,员工不想只是纸上谈兵,希望公司直接给他们指示,维持品质与顾客经验的一贯性。相对而言,后者适合公司想要擦出新点子火花的时候。当公司在追求创新,则要给予各分店比较多的空间,针对它们所在的地点、市场与顾客,做出合适的决定。
公司领导人没时间教导员工,或确认公司有在学习。快快地成长而非好好地成长,不见得会让公司彻底失败,但是会无法发挥最大的潜力。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地鼓励员工不断成长和创新,只有这样,企业在成长的路上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编辑微信:qdxxAlfred,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