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

    读完《我的事业是父亲》的前两篇,我收获颇丰,感触也愈发深刻。

    开篇“祖孙买驴”的故事,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生活中随波逐流、盲目听从他人意见的弊端,告诫我们务必坚守自我,不被外界纷扰的声音裹挟,这一质朴却深刻的道理,瞬间抓住了我的心。

    书中“实施早教,巧抓关键期”的内容,与我过往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不谋而合,再度凸显了关键期的非凡意义。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满月后用色彩明艳、有声响的玩具,吸引其注意力、锻炼专注力;四个月大时,借双手高举的动作,训练“胆略”;循序渐进开展爬行、站立、行走训练,精准契合“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的成长规律。可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为可贵的是,书中倡导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育儿法。不同孩子特质各异,成长节奏与接受能力也大相径庭,通用模板绝非良策。早教不仅要把握时机,更要因材施教。孩子稍大些,早教内容也逐步进阶:三个月起念《三字经》、唱儿歌;六个月教简单汉字;八个月能念数字;十个月会说短句;周岁后接触国学经典;三岁左右诵读民谣诗词。借此锤炼口语、磨砺记忆,更为孩子的品格塑造、气概养成铺就基石。

    思维训练层面,作者将数学作为早教“先锋”,每日念数字、识数字,精心培育孩子的数感。同时,他着重强调“育人先育德”,想要孩子成才,务必先教会他们做道德高尚、人格健全、内心坚韧、自立自强之人,这一理念直击教育的核心与本质。作者超前的教育意识与培养模式,是孩子走向成才之路的关键“密码”,值得每一位家长细细揣摩、用心践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