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读书这个话题,我觉得最实际的就是有用没用,当然这也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那么拿我近期读的《曾国藩家书》,来说说感觉如何?
有用,教你做个好人,在成功的套路上有一些法门,但实际意义不大,与曾国藩自己的成功之道完全无关。
现实中的曾国藩完全不是这样:
他杀人不眨眼,对降兵许下活命的承诺,但随后背信杀死对方,丝毫不以为耻;
为了打败太平军,他可以毫不犹豫地与正在攻打大清皇帝的英法侵略者搞亲善合作,同僚骂他毫无羞耻感,他表示无所谓;
战略眼光非常准,实行战略非常狠,行动果断,不顾天下物议,看准水军的重要性,不惜代价砸水军;看准安庆的重要性,就瞄准安庆猛打,甚至不管老友胡林翼的安全。
战争成功后,看到士兵都发了财,就知道军心不可用,乃退下来乖乖当忠臣,相当知进退。
曾国藩成功靠的本领是什么?是狠,胆,眼光,无耻,实事求是;当然这些在那个时代下,无可厚非。
但是曾国藩为啥教儿子那些迂腐不堪的东西?
很简单,曾国藩家族已经富贵之极了,他儿子需要的是保全性命、享受富贵的乖顺,而不是枭雄的才能,所以才会教儿子们这些道德文章。
苏轼有句话说得很好,但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就是这个道理。
隋代杨智积备受皇帝打压,所以他深恐惹祸、子孙受难。杨有五个儿子,他只教他们读《论语》《孝经》这些用来洗脑的经书,不容许其读帝王史、方志和兵法,且只让他们进学堂当上课,不容许他们交往豪杰宾客。
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作为,他道:“如果孩子读书广泛了,就会增加才识,如果他们多与豪杰交往,就会滋生志向。人一旦才识多了,志向大了,就可能引来杀生的祸患。”后来,杨家上下果然得以保全性命,别人都很佩服他这种见识。
其实曾国藩的处境也是这样,他给儿子看的东西,也只能是这些东西。现代人与曾国藩家书的初衷完全不同,盲目模仿,只会误人不浅。
当然家书这东西肯定会是积极向上的东西,不会写勾心斗角的权术和尔虞我诈的套路;但是从古至今,这些东西却是闯荡社会的立身之术,这和大刘的黑暗森林法则不谋而合。
对于读书的用处就是把无知的范围不断缩小,再结合人的经验去实践,在某些方面起到一个捷径的作用,至于有用到什么程度,全看你自己的悟性和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