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

课题:《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片段

《荷塘月色》一文,是1927年朱自清在社会剧荡、前路暗淡之时,悄然蛰居清华园里,为抒谴心中郁闷惆怅而写成。那一夜绝美的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可谓是朱自清郁闷彷徨时找寻回来的精神家园,现实世界的诗意倒影,个体心灵的静谧归宿。

[探究]

一探:朱自清荷塘之景境

荷塘的月色、月下的荷塘,处处浸润着作者的情思、意趣、气质与性情。我们该如何去真切地感悟这份“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一种微妙的心境?

情境创设,移情美读,畅谈感受

1.冥想移情(夜半醒来,月华如水,柔柔朗照,无眠的你该是怎样一种心境?)

2.诗意移情(借助诗词如宋·苏轼《莲》、《水调歌头》等)

3.音乐移情(聆听肖邦的The Nocturne。那清澈动人,自然流畅的旋律,会将你引向何方?)

二探:朱自清荷塘之心境

置身于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之中,引导学生潜心揣摩一个惟属作者的情感世界。

引导学生探究文中心理描写及景物描写,从中体悟萦绕在作者内心的“淡淡喜悦,淡淡忧愁”。

所写之景:弥望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袅娜的花朵,缕缕的清香,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影,柔和的月光以及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

所写意境:诗意,宁静,和谐,君子人格,学者的苦闷、迷惘、矛盾

[反思]

无论是情境创设,移情美读,还是潜入文本,置身荷塘,都是为了唤醒学生自身情感体验,逐步将朱自清的内心独白变为自己的心声,达与作者的神游相交,进而一步步将心灵深处的某些朦胧感悟清晰。由此思索,才能理解朱自清的躲进书斋,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清华园荷花1927 1927年7月某天的傍晚,北平国立清华大学校园内,也就是北平清华园内,夜色初上,天空挂着一轮...
    朱迪劳阅读 3,379评论 0 1
  • 一 清华园荷花1927 朱自清在清华园写《荷塘月色》 1927年7月某天的傍晚,北平国立清华大学校园内,也就是北...
    朱迪劳阅读 3,798评论 2 1
  • (一)心中有他人 (1)奶奶心中的周幸 周幸每到一个地方去发展,把平台搭好之后,让员工们去经...
    长恩在阅读 3,564评论 0 6
  •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热闹是他们的...
    Soul麦芽阅读 8,571评论 57 86
  • 【作文题目】 复旦大学严峰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设想朱自清活在21世纪,有一天晚上忽然想起家边荷塘,悄悄...
    窥檐语阅读 9,6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