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井的角色转换
一般来说,在古代水井的水为井泉之水,出于地下,在长期的蕴藏和地下流动之中,往往能溶入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因此,一些水质上佳的水井具有防病疗伤的作用。不但可以治病,井底泥也可以用作治病的良药。古水井不仅有制药的功效,还有消防的功用。古代防患火灾的主要物质首推为水,而井在消防中是重要的水源之一。因水井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故古人对水井充满了崇拜之情,并加以祭祀。
而在《妻妾成群》一书中,水井作为大宅内院中静静伫立的物象,并不起眼,而且不具备古井传统意义上的作用,而是赋予它新的意象。随着颂莲进入大宅,我们目睹在恶俗封建观念风靡的时代下,颂莲被迫做出改变。这一种由外及内的变化挖空了人们的良知与希望,借以欲望和痛苦充填,可这些就像是软趴棉花,在心中仍留有种种空虚的间隙。书中跟随着颂莲的目光,在刚刚入府时便看到那一口井,当时井水还清澈,可以洗去颂莲因赶路铺满脸庞的尘土,可以让颂莲使唤雁儿用井水洗裙衫、内衣,可以在井中看到颂莲年轻稚嫩的面庞。 这时候的古井,还是一个古井。 随着陈佐千的出现,表面上的封建权贵,本质是仅喜女色、近玩乐、好欲望的封建大家长,深宅中的这口古井意象便开始扭曲,作用变得神秘。 颂莲深陷宅斗争宠之中,开始陷害与被陷害的生活,随着她的疑问开始了解陈宅的往事。 通过老仆人与陈佐千之口,作者讲出在之前陈宅总会有姨太太不明失踪,大多失踪前都有过被捉奸的经历。 书中关于这件事情一副神秘莫测的氛围,也许暂时都不会联想到古井,唯一可寻的痕迹就是在昏暗的烛光之中,述说者都将目光有意无意地投向那座古井。当梅珊人物角色活跃之后,古井真正的意义就大白真相了。梅珊作为身居深宅中,却依旧保持反抗思想的大女性角色,引导着颂莲与我们以另一种眼光看待心计宅斗。书中梅珊与古井一共有两处连结;第一次,梅珊随着颂莲望井,对于颂莲臆想的井中鬼魂无动于衷,只在颂莲问及她“井水中的人都是谁?”的时候,梅珊久久凝视水影,说道“死去的我们”;第二次就是梅珊在被捉奸之后,黑夜里被陈佐千指使的家丁们抬到古井处,扑通一声,梅珊落在井底。这个时候,古井在书中的角色转换已然完成,古井成为了一个极佳的杀人工具。
在书中,古井完成了三次角色转换。由前期的日常用品,到中期的诱惑媒介,再到末期的杀人器具,它的意象越来越庞杂,充分体现了在混乱、艳俗的时代氛围下,最为纯洁的事物也会被侵染上疾痛、花柳。没有最好的时代,也没有最坏的时代,因为好坏皆由人定论,在这暗流涌动的环境之中,遍布着血盆大口伺机而动。土地里浸润着血液、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激流中掺杂着血滴,因为这是吃人的时代。
二、 古井的作用
古井本身作为日常用品显示阶级分化,而意象作为主题旨意完善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彰显时代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古井在《妻妾成群》中的价值与作用。
1、 古井于人物的作用:古井就像是一位深谙世事的老者,在深宅中静静等待着人们的到来。颂莲是其中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从书中一开始颂莲的出场,她就在井旁停留整顿。在这时候,颂莲洗漱完毕后还用衣袖擦脸,这也奠定了颂莲之后被仆人诟病的基础——没有他们眼中上层贵族的风范,也从侧面显示颂莲的简朴,与后期相对比,不免令人唏嘘不已;在中期,颂莲因他人排挤来到井边,产生幻觉,书中借井这一物象表达颂莲被绝望侵蚀的良性与恐惧的人性;而在最后,随着梅珊被投井谋杀,井彻底成为颂莲的梦魇,将自己完全寄托在井中幻觉上,精神状态深陷恐惧、不安,活灵活现一个被封建制度迫害、被畸形社会风气席卷的女性角色。而在书的结尾处,颂莲在井前疯癫的状态被新入门的姨太太尽收眼底。古井不断增加人物性格中的恐惧,完善人物角色的双面性——势利与怯懦。古井就像是以为饱经风霜的老者,倾听着颂莲的喃喃,斜睨着新姨太文竹的好奇张望,默不作声,等待着她们再次再次被警告、被吸引,绵延不绝的新人使古井开始躁动兴奋,不觉疲惫。
2、 古井于情节的作用: 古井是推动剧情的重要因素。在书中一开始,因为颂莲在水井旁的失态,以雁儿为首的仆人们对她有区别于其它姨太的态度,从而促成颂莲与雁儿的矛盾,后演化为激烈的争斗与欺凌,引导出雁儿的死亡。 在新来的仆人口中,古井的作用逐渐清晰。继而颂莲对古井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滤镜,所以才产生了鬼魅的幻觉,从井中伸出的鬼手在呼唤着颂莲纵身一跃,颂莲得以喃喃道:“我不跳...我不跳...” 剧情高潮处井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梅珊的被同房捉奸在床,夜晚被陈佐千指使的家丁投井谋杀,颂莲听着梅珊死前的歌唱与死亡的那一声“噗通”,结束了又一代人的痛苦挣扎,也是颂莲精神状态脱离现实生活的直接原因。
3、 古井于时代的作用:古井自古至今依为生活饮食的来源,无法与杀人联系。但在畸形的吃人社会之中,最没有杀伤力、威慑力的工具也被拿来作为展现统治权力、肆意践踏性命的媒介。井被恶魔赋予权力,辅助这吃人的年代茹毛饮血,吃干抹净。
总的来看,井只是作为一个翘板支撑点,在当封建统治者来了兴致便一跃而上,板那边的劳苦大众便将失去了重心,世界便开始跳动、混乱,而对面的旁观者们却捧腹大笑。所以,笔者认为,井这一元素不仅是对书中人物有文中所阐释的这些影响,还有现实人们,真实生活的反射、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理解与感受、更多的还是人们对于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无奈、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痛恨、对内外呼应的叛国政府的愤怒、对随贫苦而生,因痛苦而死的百姓的怜惜。因此,井只是滑稽跷跷板的一个小支点,当代统治阴谋的冰山一角,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条高空钢丝,只是作为引流性物质存在。人们是否想要到翘板的另一边,是否想要知晓海水底下冰山的体积大小,是否想要成为指使别人高空走钢丝的人,不取决于井,而是取决于人性。但不论是封建统治者的人性,还是劳苦被统治者的人性,人性本质的欲望无人敢知。人性的小欲望汇聚交织成社会的大欲望,一直广无边际地笼罩着人们,所以欲望一直延续,井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