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娅菲
来源|《深度工作》
字数1199|阅读7分钟
在《社群思维》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品牌无格是功能商业的致命问题。
这个格在这里指的不是格调,而是☞的“人格”。在心理学界关于人格的定义较完善,“就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相对稳定的各种内外特性的总和”。
那么和商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经常会提到魅力人格,服务要有温度。其实品牌对于企业来讲也是这种精神性事物。
也就是它一方面可以具体,更多则是抽象形式存在的,这一点就有点像我们常常说的价值观,没它不行,但是又说不太明白对每天的衣食住行产生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品牌被赋予人格后,更多的会对人的精神层面产生连接,从而对于一个人产生某种影响,如果品牌的人格化做得好,产生积极的作用则是加速了产品在终端市场的传播,更好的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更有机会做大做强。
那么一旦传递的是负面的信息也同样会对品牌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所以品牌的人格化,是一把双刃剑。
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人格化的建立则更多需要经过市场的验证,只要参与到市场经济当中来,就会受这些有形的无形的标准约束和考验。
因此对于企业来讲,绝不是单单生产产品而已,还要与时俱进关注市场的真实反馈,更多的去建立品牌的鱼塘,去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自己。
我们现在谈的社群营销,其实社群对于企业来讲就可以实现这样的作用。只是品牌人格化通过社群渐渐去导入需要一个过程,正是因为有这些看似慢的过程,才注定了最终的美好。
但往往我们在现实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有点欲速则不达了,心里着急就会落实到行动上,而市场营销就像煲汤,火候不到,就是不成。所以有些时候不是方向的错误,而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市场的节奏。
过去我们是不看疗效看广告,消费还是趋于感性的,那么发展着你发现我们渐渐地变得越来越理性了,随着物质过度丰富,信息过度透明,所有的商品由大而全向小而美转换的阶段,你发现我们作为消费者用户出现的时候,变得越来越挑剔了,对于购物体验,消费体验这些无形的事物关注的更密切了。
所以才有江小白那些走心的段子产生,才有海底捞近乎是变态式服务的产生,才有了各行各业都在谈用户体验的现状发生。
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我们的价值观也在与时俱进。
书中作者提到了品牌人格化的新商业理论。它包含着一组重要概念,分别是品牌人格ID[插图]、品牌人格指数(包括品牌印象指数、品牌能量指数)、品牌人格K线图(包括品牌印象K线图、品牌能量K线图)。这组概念是一套完整的理论,是开启品牌人格化之门的钥匙。
关于上诉的名词不清晰的地方可以上网查询了解一下,互联网时代,不一定所有的知识都掌握,都了然于胸,但是一定要学会用工具,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同时还要具备跨界思维和知识的可迁移能力。
这些能力决定了我们在职场能够走多远。
~end~
关于作者:
85后的职场女性,喜欢利用业余时间码码字,记录一下成长心得,分享一下对于生活工作的深度思考。愿我们都能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它,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