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开始读书,一直读的都是个人成长,传记,工具方面的书籍,在认知和行动上给我很大的帮助。
这个月是第一次开始读心理方面的书籍。《养育你内在的小孩》和《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养育你内在的小孩》在十一期间,看了5章,后面因为开始共读《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就暂时搁置了。
经过这段时间,我感觉,看心理类书籍有以下特点:
01 心理类书籍值得买纸质书收藏
其实从5月开始,当我突破了看书只能看纸质书的卡点,开始看电子书后,极大的扩大了我看书的范围,增加了看书的时间,看到有人推荐一本书后,可以不考虑费用,直接拥有。毕竟好书太多,一时间买那么多,家里放不下,也不可持续。
电子书,不受数量及地方的限制,只要能看手机的地方,都可以看书。
电子书平台看,便宜。还有许多免费的资源。
电子书,可以复制黏贴,做笔记,搜索。方便查找。
我曾经以为,我不需要看电子书了。直到参加《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这本书的共读活动,没有找到电子书,所以就买了本回来。
共读14天,为了跟上每天共读的进度,我竟然把书本带在了身上,每天在地铁里读书,写读书感悟。
啪啪打脸,原来阻碍我看书的,不是书很重,而是当时我还没爱上读书。
我在书上化了很多线,金句,说到我心坎里,教你怎么与孩子的相处。很多,我有触动的,我觉得我不知道的,后面需要跟着步骤做的,都划起来。有感触的回忆,有标注在书上。
纸质书,回顾翻看的时候,更容易,更清晰。可以当做宝典来使用。碰到相关的生活场景,不知道怎么处理,不记得什么原因的时候,可以翻开查看。
02 心理书籍阅读时舒服疗愈
今天在一个读书群里,看到一个书友写的《养育你内心的小孩》复盘。她写道,这本书说的大部分是what,看的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按摩。
我很有同感。当我看到这本书时,一开始我看的有点懵,但是看着看着,觉得这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智者,他在诉说我从小的各种经历,解答各种困惑,我感觉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了。它告诉你所有表象下面的底层原因。它引导我们了解更深的自己。
在读《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作者林紫,不仅讲了安全感的底层逻辑,还举了很多与孩子有关的案例,给到解决的步骤。让我看的时候是满怀期待,好奇的心在看。
03 让我开始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这段时间,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觉察。
生活中与孩子的相处细节,孩子有新的举动时,我觉察到,是我的镜子。
与家人与冲突时,我不再像从前那样只生闷气,自行消化了。我会在时候,跟家人说出我不开心的原因,然后大家交流想法,一起制定行动计划。
在工作中,当有些不好的情绪时,我会开始用语言描述当下的感受,然后问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确实是这样吗?
从书本中描述的很多表现背后的底层原因,我开始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要改变自己。
我的情绪变得更柔和了,我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包容在逐步扩大。
今天早上在早读交流时,我提出了,我知道了很多内容,但是有时任然还会遇到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
敏儿老师说,不要着及,这个是需要练习的。
是的,这个就是一个新知,当要把知识转化为行动时,中间需要不断持续的练习。
对,多觉察,多练习。
先填补自己的安全感,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04 写在最后
心理书籍,太棒了。
前段时间下班路上,地铁里,我很开心的看着书,那里面写了很多我从小到大至今都有的困惑。有那么一刻,我太开心了。我太爱这类书了。
我甚至有些遗憾,我怎么没早点开始看书,怎么没去看心理类书籍呢?这样我可以早点治愈自己。
最后,感谢这么多美好的书籍,治愈了我,让我感到高级的快乐。
书本战胜了刷剧。
祝:
多读书,享受高级的快乐,过充实的人生!